货郎刘 第18期

时间:2022-06-26 05:13:19

这次回乡,我很意外地见到货郎刘,让我很惊讶,这么多年了,他居然还从事这个行当。

货郎刘,就是姓刘的一个货郎。如同我们老家当地的火烧张、豆腐李一样,人们喜欢把一个人所做的买卖放在他的姓前。

他不是我们村的,是别村的。在我的乡村记忆里,他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那时,我还小,每每听到他的拨浪鼓声,就欢喜雀跃——又有糖块可吃了。他骑自行车,车后两侧挂着两个箱子,里面被木板隔成一格一格的,什么都有。妇女们用的绣花针、绣花线、顶针、纽扣;女孩们喜欢的雪花膏、擦手油;孩子们热爱的小玩具、泥老虎、泥娃娃……

我最感兴趣的是各色的糖块,每次我踮着脚尖,一只手攥着有些汗湿的一角钱,另一只手扒着箱沿,看里面有没有我喜欢的兔子糖——有小兔图案的一种糖。

有时买糖不用花钱。他教给我一首唐诗,下次他再来时,如果我能背诵,就奖励给我两块糖吃。从他那里,我学会了不少唐诗,所以直到现在,这些诗在我心里,都有着一股糖的味道。

那时,他大概四十多岁吧,带着草帽,一脸胡须。据老人们说,他当过教书先生,不知为什么,辞了这份很体面的工作,回家当货郎了。有长舌头的妇女传言,说他那时,和学校的一个女同事好上了,但女方家里不愿意,女的最终另嫁他人,他伤了心,所以就辞职不干了。

在我看来,这事绝对不是真的,因为看起来他总是乐呵呵的,天天脸上挂着笑容,不像有什么心事。村里的妇女们买他的东西,喜欢一伙儿围着他,叽叽喳喳和他讲价,不论买什么,总说“便宜点吧”,如他点头同意了,她们就得寸进尺,又说“再便宜点吧”。他也不恼,只是装作哭丧脸的样子,说,大妹子,你们总不能让我赔本吧。于是,大家哄笑起来。

对老人买东西,他特别照顾。有的老人没有子女,日子过得清苦,要买他的东西,他有的就不收钱,比如缝纫针之类的。有的老人要买的东西,他这里没有,他就会想方设法买回来,不论要跑多远。

在村里,无论老少,都把他当作不可或缺的人。有一两天他不来,大家就会互相打听,货郎刘咋没来呢?

时光荏苒。如今,我的儿子也如当年我那么大了,而老人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但看起来,老人身体还很结实,精神也很好。只是自行车换成了电动三轮车,拨浪鼓换成了扩音器。听母亲说,他在六十多岁时,结了婚,女方带来的孩子都很孝顺,如今老两口日子过得不错。他仍旧出来当货郎,是放不下他的老主顾们。

为老人幸福的生活,我感到由衷地高兴。我希望,他和这个村庄,都永远不老。

上一篇:做时光里的常青树 下一篇:私有化“药方”能成为中国的良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