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早产儿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6 03:33:23

68例早产儿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500-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但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早产儿是否能够存活及预后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早产儿护理有喂养、保暖、抗感染等问题。现将我院4年收治的68例早产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2002年7月~2006年5月收住我院重症新生儿监护室的早产儿,胎龄28~36周,体重1 500~2 000 g 35例,体重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早产儿应派责任心强且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人护理。早产儿应2~3小时更换1次,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面色、肌张力等并做好各种记录,密切注意有无呕吐,以防误吸引起窒息,对早产儿的各种护理操作需在暖箱中轻柔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每4~6小时测体温1次,每日在固定时间测1次体重,宜在喂奶前进行。

2.2 保暖

2.2.1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55%~65%,护士每4小时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2.2.2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小于2 000 g者,应尽早放入婴儿温箱中保暖,并应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辐射台不宜常规使用,因为它长久使用可导致失水太多,所以只适用于危重早产儿的抢救,以便于操作。若危险期度过,患儿仍应置于恒温箱内。在暖箱内患儿一般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各种管道应从暖箱两头通道进入暖箱,以免影响门的关闭,同时注意管道的通畅。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不能沐浴洗澡的患儿,以温水擦浴为好。定期移出早产儿消毒暖箱,以免感染。通过68例早产儿的护理,我们认为暖箱湿度调节在60%~65%较为适宜,但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因此应加强暖箱的消毒,应每日更换湿化水。

2.3 喂养

2.3.1 喂养时间: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在2 000 g以上,无青紫窒息者,一般在生后4小时左右试喂糖水,能吸吮的可直接喂母乳。出生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差者可推迟喂养,但宜静脉补液,以保证早产儿体内营养物质的需要。

2.3.2 喂养方法:⑴视病情而定,根据婴儿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有吸吮能力者应尽可能直接喂养,以人乳为最优。⑵滴管法: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者,应用滴管自口腔缓慢滴入。早期的微量喂养可促进胃肠发育,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1]。⑶鼻饲法:对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早产儿,可用胃管法喂养。每次喂养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潴留量及证实胃管在胃内,奶液用注射器缓慢推入,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每次鼻饲前认真检查胃排空情况,每次注入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呕吐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喂奶后应用少量温开水冲管。鼻饲后取右侧卧位,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利于胃内乳液排空,减少潴留。鼻饲管保留7天以内为宜。⑷非营养性吸吮:所谓非营养性吸吮即对早产儿在进行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安慰吸吮,由于早产儿吸吮反射没充分发育成熟,不能与吞咽动作很好协调,营养物质只能通过胃管或静脉通道给予,非营养性吸吮的目的在于促进患儿的吸吮反射成熟,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2.3.3 乳类选择:⑴人乳:是最理想的营养品,有较高的蛋白质、热量、钙含量,若吸吮能力较差、体重较小者,可挤出人工喂养。⑵早产儿配方乳:早产儿配方乳的成分是根据胎儿在子宫内的组织增积率和化学成分来估计的,高蛋白配方乳可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于母乳喂养儿,且钙磷含量作了明显的强化,但早产儿配方乳明显的不足是缺乏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分,且高蛋白的含量易导致高氨基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所以对喂早产儿配方乳的早产儿要仔细观察有无腹胀、血便等,严格控制早产儿配方乳的喂养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

2.4 呼吸管理:早产儿呼吸系统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2]。故应立即清理呼吸道,根据经皮氧饱和度测定及血气分析选择给氧方式(置导管头罩、CPAP及呼吸机等方式)。直至患儿面色红润、呼吸平稳、经皮氧饱和度测定在90%左右。发生呼吸暂停时,可给予拍背刺激呼吸,必要时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发现呼吸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加强巡视监护,患儿颈部姿势自然,减少呼吸不畅,持续给氧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 d,严格控制,防止氧疗并发症发生。

2.5 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加强消毒隔离工作,进入早产儿室必须更换工作服及帽子、口罩,以及洗手,务必接触每一位患儿都要洗手。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次,用75%乙醇消毒脐部,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日口腔护理1~2次,室内消毒1次。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常出现呼吸暂停,除已用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早产儿输液过程中最好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预防并发症。

2.6 促进发育及健康教育:对病情平稳的早产儿采取一些积极发育护理措施,如婴儿抚触、被动婴儿运动,看红球练习、听觉练习,以促进早产儿机体各方面的发育。给予患儿父母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母乳喂养,传授育儿知识,耐心解答家长关于健康问题的疑虑,促进早产儿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董 梅.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营养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

[2] 中华医学儿科学分会.新生儿早产儿管理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3):188.

收稿日期:2008-03-25

上一篇:鼻出血填塞期的护理 下一篇:28例糖尿病足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