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中的教与学

时间:2022-06-26 03:07:03

高三语文复习中的教与学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科》(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部分有如下表述:“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提醒我们,越是到了高三复习阶段,越要关注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课堂参与,越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文复习。

事实上,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懂得的知识少的现象,选择了讲解这一教学方式,即讲授与某一知识点有关的全部内容,让学生在了解了有关内容之后,再进行实战训练,进行反馈讲解。他们认为,学生在此知识点方面掌握得较为全面(从内容的掌握到方法的掌握),做起题目效果就好。殊不知,“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的情绪低落,大脑就处于抑制状态,思维只能被动地被老师所牵制”,“当教师讲解时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同时教师的讲解易化了教学内容,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可见教师在选择讲解时,虽然节约了时间,虽然学生掌握与了解了与某一知识点有关的较为全面的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当然最终的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有些教师认为,在高三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解题方法的积累;到了高三复习时,教师的讲是次要的,学生只需做题;学生通过做题提高解题速度,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以练代讲,无形中就形成了“题海战术”,其实,题海战术的弊端是众所周知的,其中之一就是高投入,低产出。

由此看来,高三复习时,既不能一味地讲解,又不能一味地做题,最好的办法是讲做学结合,即“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做、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做、学,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渐掌握运用文字的思维。”“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与本文开头引用的《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要求相吻合。

在高三语文复习时,教师要很好地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以学生的“做”为纽带,那么如何做到使学生在做中学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的内容。在高考要求的知识点中,有些知识点的掌握在于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是不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或者花专门的时间复习的。比如,语音、名句、成语、仿句文言文实词虚词等这几个考点,只需在平时每天的课前课后花几分钟,“积土成山”,而对于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作文写作等几个考点应是高考复习的重点,要花很多时间。

其次,教师要明确教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教的过程中更多的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因为参加考试,不是看考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考试的结果如何。所以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吸收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在做题时,预演时能运用知识,而且在经过时间、环境的考验之后,依然能微笑地运用知识,展现能力。能有这样收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能有这样收获的教,才是真正的教。比如,诗歌鉴赏,让学生从题材入手,把握每一类题材的主题特点,进而寻找所写内容与主题的关系,所选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等等,这样,无论高考的诗歌选材如何变化,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技巧,都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再次,教师要明确教的时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教育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因此,教师要在学生有疑惑处、错误处、不懂处、想知道处教,这才是教得关键,教得恰到好处,才是抓住了教的时机。例如,一篇作文写下来,有的同学得60分,有的同学可能得45分,学生就产生了疑惑,这时,老师与学生探讨两篇作文的优劣,学生的记忆尤为深刻,触动很大。

最后,教师要明确教的方法。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为成语“举一反三”的由来。意思是,教给学生一个东西,他却不能进而理解其他方面,便不再教他了。教师在教学生时,要让学生触类旁通。要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我们就要做到对学生进行适时、适量的训练,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只有教师明确了教的内容、目的、时间、方法,方为真正的教,方为把握了教学的真谛。否则,师生花了大量时间进行高考复习,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做起题来吃苦受罪,考试成绩却只能令人遗憾。

上一篇:空间造型语言的重叠与并置 下一篇:语文课堂自主学习中的激趣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