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沟通桥梁,成就和谐家庭

时间:2022-06-26 02:17:52

架起沟通桥梁,成就和谐家庭

现在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烦恼,只是程度不同。特别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谈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表现得很痛苦。尤其那些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家长,恨、爱、气并生,对孩子的教育束手无策。

一、课例背景

此事件发生在前几年我教的初三班中,王同学,女,14岁,与父母关系冷淡,拒绝和家长沟通,经常和家长冷战,严重时十几天不与父母交流。父母管理孩子不注意方法,经常剥夺她发言的权利,有什么事都不让孩子申辩,仅得到父母的数落和指责。面对孩子的不足与错误,父母非打即骂,不注意引导。开始,孩子有什么事还和父母谈谈,但得到父母多次打击后,慢慢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基本不再主动找父母说话,在学校也不愿和同学交流,与同学发生矛盾,脾气特别大,成绩下滑比较大,一回家就躲进自己房间里。时间久了造成家庭关系冷漠,性格有些孤僻。

二、课例描述

进入初三后,发现班内有个学生成绩下滑比较大,平时不愿和同学交流。通过对该生同村同学了解,判断可能是家长家庭管理出了问题。于是我决定和她父母交流一下,走进学生家里,说明来意之后,家长便向我道出满腹苦水:“孩子现在到底怎么了,我该怎么和孩子交流呀……”说着说着眼泪都快出来了,可怜天下父母心。随后谈话中我发现他们家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家长不了解孩子,对孩子的要求高出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不切实际,往往会适得其反,成为孩子沉重的精神包袱。因此,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才能起到动力作用,增强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其次,对孩子过分严格管束,把孩子当成笼中的小鸟、绳索下的宠物,让孩子变得拘谨、胆怯,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孩子自由翱翔的翅膀。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埋怨、责骂、不加引导教育,导致亲情链条出现断痕,造成关系冷漠。经过交流后,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改掉以往错误管理子女的方式,决心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随后半年多我不时和她交流谈心,让她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是方法出了问题,经过家校共同努力,她逐渐走出心理阴影,一天天变得开朗快乐起来,和父母的关系也融洽了。

三、课例分析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孩子时过于专制和粗暴,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家长教育孩子时必须注意方法,不可轻易使用暴力,如果不慎用了粗暴的方法,要及时修复亲情关系,抚平孩子的心灵创伤。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孩子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由于方法不对头,结果不如所愿,无疑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很大关系。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交流。成长中的孩子心智脆弱,特别需要别人的爱、关心和注意。日常生活中,家长或因为太忙,或因为没有引起重视而忽视孩子的需求,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认为只要让孩吃饱穿暖就行了,很少与孩子一起进餐、一起聊天,孩子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理解,得不到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从而导致父母同孩子之间的隔阂增大。

第二,高控制教养,父母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父母对孩子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规则,但缺少对规则的解释,常常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大多缺乏主动性,容易胆小、怯懦、畏缩、抑郁,有自卑感,自信心较低,容易情绪化,不善与人交往。

第三,滥施惩戒。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让犯了错误的孩子接受惩罚,有助于他们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但不适当的惩罚或棍棒教育会让孩子因恐惧而变得性格暴躁,甚至对家庭产生厌恶、憎恨情绪,出现顶撞、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现象。

家校联系是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应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依靠班主任配合是搞好家教的一个重要方法。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四、反思与思考

开展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家庭教育基本规律,只有按规律施教,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一般要遵循这样几条规律。一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于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选择。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越想干。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自己的后盾。二是孩子行为受暗示性很强,他们特别能够模仿与自己亲近并在自己心目中有威信的长者的言行。因此,家长必须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处处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不准孩子做的,自己应带头不做,真正成为孩子的师表,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影响和教育孩子,使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三是家长在施教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格要求与疼爱相结合,对待孩子的行为要是非分明、奖惩有度,在维护家长权威的同时,体现长辈的仁爱和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权利,使之既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又不影响身心健康。四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什么知识都传授给孩子,因而四处求购、八方打听能让孩子变聪明的灵丹妙药,热衷于所谓的超前教育,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对孩子成长成才是百害而无一益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认识能力提高是成正比的,因此,教育子女只能按照其身心发育情况,采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方法。

家庭教育中,要帮助孩子较好地解决不同时期的困惑,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和方法。态度决定方向,毅力决定效果和效率。恰当的教育方法,有些方法需要训练,有些方法需要内化,有些方法需要感悟,搞好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艰苦的、长久的学习过程和教育过程。

上一篇:护生人文素质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