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难赚钱 港股美股也不容易

时间:2022-06-26 01:47:18

投资界最大的问题是把波动性当成风险。在波动小的时候,往往会实际承受更大风险;而波动大的时候,实际风险可能反而不高。

就在投资者们对A股市场不断失望的时候,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转而征战港股或美股市场。这间接导致投资者近年来对全球股票市场的戒心明显减低。标普500指数逼近2000点的历史新高,芝加哥交易所恐慌指数也差不多跌至历史最低点。可如果后继投资者就此来认定港股或美股风险,恐怕会吃亏。

巴菲特的最佳拍档芒格多次说过,投资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波动性当成风险。即在逃避小波动的时候,往往会实际承受更大风险;而波动大的时候,实际风险可能反而不高。以出售认沽期权为例,当合约未到行使价前,市场波动性较少,导致表面上看来风险很低,但只要行使价到期,资金损失的速度之快,则可以令人难以置信。

从这一点上来说,投资者不能完全只用目前A股、港股、美股市场的波动大小来衡量风险。

作为投资者,真正的风险定义应为:投资者的资金永久损失有多少。甚至可以进一步来说,真正高风险的投资,往往对其波动性的预期很低,致使投资者没有好好控制好“筹码”,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才是真正的风险。同样地,在市场上升周期顶峰入市的,风险肯定较高。道理虽然是常识,但事实上常识并不常见。

投资的一个要诀,就是需要知道大部分的市场皆有周期循环,因为只有小部分的资产会永远像一条直线,无论是上升或者是下跌。当货币政策和信贷宽松的时候,企业融资和赚钱较容易,人人收入增加,开支自然提升。收入增加、资产增值,信贷自然又再进一步宽松。而信贷泡沫形成的时候,通常都是市场火热,消费信心乐观的时候。不过,市场火热如果是由信贷猛增所催生,而信贷不可能永无止境的超于生产力提升,当信贷开始放缓之时,自然是下行周期的开始。

也就是说,经济的周期循环其实是由信贷主导的。当然,这种循环也有大小之分,小循环即一般的衰退,而大循环就像日本的过去20年的经济大崩溃。如果没有小循环的出现,信贷得不到调节,便会更容易更快地出现经济大崩溃。中国信贷正在出现一个小循环的调整,否则,信贷增长持续下去,只会更快面临大崩溃。

正是由于市场周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在一般资产回报不高的时候,然后大部分人又以为自己有个水晶球,很有信心认为息率还有长时间不会改变,于是都选择“铤而走险”,投资者要找到符合回报目标的机会减少,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接受投资可能低于回报目标;二是继续追寻既定回报。

可继续追寻回报的问题是,投资者选择这些较高风险的投资时,正是它们回报最低的时候。虽然比其它投资更接近回报目标;但投资者承受额外风险的回报也是最少的时候。最有趣的是,这些投资可能是同一批投资者选择敬而远之的,却在最不该买的时候大手入市。

为了达到回报目标而一味追寻回报,不单是散户的问题,这种行为在机构投资者的层面更普遍。简单来说,基金管理者只是打工者,只要达到回报目标便可,可如果还要继续追寻更高回报,如果是用他们自己的钱,可能会有不同的投资选择。

总而言之,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投资就更需提高警觉,小心经济和信贷周期的改变,避免因为为了达到某个心目中的回报,而盲目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投入一些平常不会碰的项目和类别,更要避免过分自信,尤其对宏观经济的指标的过分乐观。

否则,当周期扭转,就要付上更多的代价。

上一篇:放开限购是在给购房者“下套” 下一篇:适量饮用白酒 塑化剂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