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块印画 第8期

时间:2022-06-26 01:01:24

如果家里吃藕,做菜前,爸爸妈妈可以留下几片稍厚的藕块,教宝宝一起来用藕块画画。藕块印画主要不是用笔画,而是用藕块蘸上颜色印在画纸上,产生一个个圆圆的肌理效果,再用笔添画。

材料:藕块、水粉、油画棒、调色盒、卡纸

2~3岁的宝宝

这个时期,宝宝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识。在画画吋,他们总是显得没有耐心,涂了几笔后,会再换个地方涂。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发达,把涂鸦当作一种游戏,享受着涂鸦时那种笔在纸上有节奏地涂抹的,以及涂鸦带来视觉刺激的满足感。藕块印画易激发宝宝对绘画的兴趣,同时感受对颜色的认知,养成对画画的渴望。

玩色游戏

选择藕块和红、黄、橙、绿、青、蓝、紫各种颜色,让宝宝认一认各种颜色。

让宝宝一只手拿藕块蘸黄色,另一只手拿藕块蘸蓝色,请宝宝猜一猜,想一想,两个藕块堆叠印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游戏虽然简单,但却很有趣。

爸爸妈妈问宝宝藕块有什么本领。宝宝带着这份好奇,看着爸爸妈妈拿出各种水粉颜色,将手中的藕块蘸满颜色,用力按一下,一个藕块印迹出现了!鼓励宝宝大胆、畅快、用力地印。

小藕块还可以印荷花?试一试怎样印颜色才恰到好处。玩是宝宝的第一需要,让宝宝在玩中逐渐掌握印画,在玩中感受怎样才是适合的水量,怎样上色。

提示:可以事先给宝宝准备好一个大大的围兜,围在衣服的外面。

困惑与解答

问:怎样培养宝宝的观察力?

答:没有观察力作基础,就谈不上绘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宝宝学习画画的过程是从对事物的观察开始的。因此,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是绘画的基本任务之一。

宝宝常常容易被物体的局部和细节所吸引(如物体表面的装饰图案、线条和色彩等),而忽视对整体的观察。爸爸妈妈要向宝宝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使宝宝从盲目选择变为有方向性、有目的性的选择。要引导宝宝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使其头脑中的形象储存逐渐丰富。观察越多越利于区别物体的差异,越利于掌握物体的特点。

3~4岁的宝宝

此阶段的宝宝虽然不能画出具体的形象来,但逐渐开始借助于绘画特有的表现方法来与人沟通,宝宝常常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这时宝宝在心理与生理的成长上呈现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也比较能够集中注意力了。用藕块印画可以培养宝宝手腕的控制力、创造力,对宝宝来说也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宝宝在不经意中培养了创作能力。

印印游戏

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注意印画的疏密排列。

宝宝与颜色亲密接触,选择2~3种颜色进行配色,发现混合以后会变成新的颜色——在藕块与颜料的亲密接触中感受颜料与其他作画材料的不同。同时让宝宝用藕块各面自由印画,感受颜料与藕块的不同块面及肌理呈现出来的不同效果。

藕块印画是用“藕”进行作画,可以由平面变为立体印画,比如印在盘子、瓶子上,引导宝宝根据材料的外形特征、材质等进行创作。印画可以增加手部的动作力度,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拓展想象力、养成创作思维,更加热爱生活。

通过游戏和故事情境的融合,让宝宝在印画时能自由、自主、快乐地去表现。

提示:在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藕块印画”时,鼓励宝宝去探索,有助于宝宝专注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困惑与解答

问:如何提高宝宝观察时的分析、比较能力?

答:物体的形态特征都是相对的,如同样是球体,拿排球与乒乓球比较,乒乓球小;拿排球与篮球比较,排球又小了。这都是相互比较的结果。在启发宝宝认识、观察事物时,引导宝宝不能孤立地盯着一点或某个局部,而忽视对事物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的观察。引导孩子更深入地观察、描绘,把对事物的感受在绘画中表现出来,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分析与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宝宝的绘画创作能力。

4~6岁的宝宝

这时宝宝的想象力与欣赏能力是很强的,在画故事画时,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编故事或者是让宝宝自己编故事。宝宝对故事画内容比较有兴趣,想象范围也更大。用藕块印画可以培养宝宝的想象力,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感受、经历来绘画,并添加自己的想象,画面常常会显得很有趣。

变魔术游戏

藕块变魔术,宝宝连接拼摆多个藕块,组合成毛毛虫、莲蓬、七星瓢虫等,鼓励宝宝画连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线条,以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爸爸妈妈引导宝宝运用大小不同的藕,通过不同的组合去展现。宝宝在纸上印画出不同排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而后启发宝宝的想象。

爸爸妈妈要培养宝宝表现生活的绘画能力。让宝宝回忆自己生活的实际情景,再让宝宝画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宝宝观察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

爸爸妈妈可根据藕块画的轨迹,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感受经历来绘画,并添加自己的想象。

提示: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时,要尊重宝宝,让宝宝主导,爸爸妈妈协助、配合。

困惑与解答

问:如何让宝宝在观察时更有计划和条理?

答:爸爸妈妈应注意启发宝宝对所画物体养成从整体到局部,从外部到内部,从大的结构到局部,再到细节,各部分相互联系,最后统一于整体的观察习惯。如观察一只熊猫,首先要观察它的整体结构特点,从整体看头是一个圆、身体是一个椭圆,四只脚。再分析、比较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大小关系,最后看它的局部——身体的黑色纹路、眼睛、鼻子、嘴、脚趾等。

要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必须向宝宝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捕捉物体的主要特征,观察物体的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指导宝宝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宝宝进行审美的观察、整体的观察、比较的观察、先形状后色彩的观察,并通过写生这一基本途径来培养。

上一篇:小小孩的大嫉妒 下一篇:萤火虫和小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