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成语比较及翻译策略

时间:2022-06-26 09:20:24

汉英成语比较及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英文成语表达异同点的对比分析以及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化角度着手探究导致中英文成语表达差异的原因。对比通过分析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认为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应当以规划策略为主同时以异化翻译策略为辅。

【关键词】成语 文化异同 翻译策略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不仅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常培,1996)。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变得愈加频繁。然而,要想更好地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远比掌握两种语言更加困难。因此这给我们宣传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在汉英成语的翻译过程中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钟述孔,1980)。中文和英文,作为两种不同文化的载体,在成语表达方面截然不同。这两种语言都有特别丰富的习语表达和自己的文化背景。这种跨文化差异使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过程变得复杂且困难。

二、汉英成语表达的跨文化相似性

虽然英语和汉语有完全不同的音系学、形态学和语言内在结构,但是我们在表达各自的习语时发现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种族的人们几乎是以相同的方式去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例如,在英语中有这样一个成语Our blood boils―我们热血沸腾;顺水推舟―push the boat with the current。从上面的成语翻译我们可以得知中文和英文在概念和认知意义上几乎是相同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上文给出的跨文化翻译在外延层面,语用层面以及言内层面是等效的。这种现象叫做文化重叠,它极大的表明了成语表达的跨文化相似性。

三、汉英成语表达的跨文化差异性

(一)汉英成语在概念意义方面的差异

语言中,某个词的概念意义通常指其认知意义或指称意义,而认知意义或指称意义是语言交流过程中最基本意义表达。它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且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其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国人经常引用成语“雨后春笋”来描述大量东西出现或者某些事情快速发展等现象。而在英语中,人们也通常使用的短语“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来表达相同的意思。然而,“mushroom”的指称意义并非指汉语中的“春笋”。“春笋”不能在英国当地种植。所以英国人不可能利用“春笋”来传达隐喻意义。对于这些习语,我们不能找到完全与之对应的中文表达。社会、信仰、传统、生活方式等文化元素对语言的差异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出必要的判断和策略调整以便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更好的理解这些习语的内涵和关联意义。

(二)汉英成语在文化意义方面的差异

语言中,某个词的文化意义是指添加到这个词的概念意义中的意义,其中包括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关联意义以及其他与文化因素有关的意义。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龙”和“狗”给予不同的传统概念。中国成语“龙腾虎跃”中“龙”的指示意义与英国“龙”的“指示意义几乎是相同的。然而,他们在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和联想意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四、促成汉英成语表达差异的原因

(一)不同的地域文化对汉英成语表达的影响

“地域文化指因为独特的地区,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表明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描述同一现象或表达同样的东西。”(朱耀先,1997)

中国是一个几千年以来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内陆国家。因此,人与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就出现了大量与农业有关的谚语或成语。比如:“瓜熟蒂落”、“瓜田李下”,等等。而英国是一个岛国。为了生存,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与恶劣的海洋环境做斗争。在征服自然的漫长的过程中,很多源自导航或海洋的习语产生了,例如:“weather (ride out) the storm”(安然度过了风暴)。

(二)不同的历史文化对汉英成语表达的影响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和社会遗产,而他们也会带来不同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带有强大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它也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最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历史典故。中国古典成语主要源自于“四书”、“五经”和其他一些经典。例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等。英语典故大多来自于“圣经”,“希腊和罗马神话”。例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a Pandora's box”(潘多拉盒子)等。这些成语形式上看似很简洁但实际上有深刻的含义。因此我们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翻译而应该充分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不同的宗教文化对汉英成语表达的影响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包括这个国家的和文化意识。不同的宗教文化自然会造成风俗,禁忌和其他方面等的文化差异。英美人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神的旨意去安排的。在中国,特别是在古代,“龙”被看做是最神圣的动物之一。中国人喜欢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认为这是精神的象征,我们周围有很多成语与龙有关。比如:“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等。而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残忍的怪物。公元前700年,在叙事诗“奥运伍尔夫”中,一位叫做盎格鲁・撒克逊英雄人绝望的击打龙,最后致自己死亡。因此,不难看出英语“龙”的概念区别与中国“龙”。所以译者应该在翻译汉英成语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宗教这个文化因素,否则将会导致两者文化的失真,从而误导消费者。

五、汉英成语翻译策略

(一)直译

所谓直译并不是一种刻板僵化的逐字逐词翻译的过程,而是一种在翻译中没有太多的扩展、延伸和解释的过程。在英语和汉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直译可以保留源语言的文化效果同时可以传递原文的修辞风格。以下是两个直译例子: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So long as I remain a bonze,I go on tolling the bell

Who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二)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当一种语言被翻译成另外一种目标语言的过程中,这种源语言的形式和原始文化的形象被转换或者甚至取消的一种翻译方法。当中国习语背后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冲突时,译者必须采用意译,以免在翻译的过程中造成文化信息的丢失。对于一些中国成语,我们找不到与其含义完全等同的英语习语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译者应该使用意译为主要的跨文化翻译策略。例如,在中国成语“望子成龙”中“龙”表示“高尚”,“严肃”,“吉祥”等含义。而英语成语中“龙”象征着“怪兽”,“邪恶”,“残忍”等形象。所以中国成语“望子成龙”不能被翻译成“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成为一个龙”而应该理解为“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成为一个有前途有成就的人等”。

(三)归化

归化和异化是由劳伦斯(1995)提出的两大翻译术语。归化旨在减少目标语的奇异色彩同时为目标语言的读者尽可能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韦努蒂认为归化来源于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尽量不要干扰读者,让作者接近读者“(张美芳,2003)。对于一些中国人难以理解的西方文化现象,译者应该使用归化为主要的跨文化翻译策略以免造成文化信息的丢失。同时反过来当西方人很难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情况下,译者也应该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下面给出一个例子: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四)异化

使用异化翻译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打破目标语言的常规,同时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译者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尽量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接近他。因此异化也可以作为补充性的一种跨文化翻译策略。下面给出了一个例子:

东施效颦――Dong Shi,an ugly woman,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 Shi,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六、结语

从以上所谈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正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英语和汉语在成语表达方面的差异。我们应该严肃的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跨文化翻译其实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而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这种文化元素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只有完全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我们才能实现完美的跨文化翻译。直译和意译都集中在语言层面上,而归化和异化则集中在文化层面。对于专业翻译人员来说,他们大多选择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有时,也会使用异化。如果有必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甚至可以交替使用所有这些翻译策略,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目标语言的内涵。然而,一般来说,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应该首先考虑归化或意译的策略,而应该将直译或异化作为补充性的跨文化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Zhong Shukong.Translation[M].The Commercial Press,1980:1.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182p.

[3]张美芳.翻译策略透视[J].广东外语艺术学院学报,2003,(4).

[4]朱耀先.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7,(4):7-14.

作者简介:李敏(1987-),女,甘肃白银人,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浅析昆明古滇国文化开发与“一带一路”发展 下一篇: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