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词语教学的“三动”

时间:2022-06-26 09:04:39

低年级词语教学的“三动”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起始阶段,而词语教学是重点。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慢慢咀嚼,细细体味,让“冷冰冰”的词语“悦动”起来,才会变得鲜活、变得富有生气,才能感受到词语无穷的魅力,积累才会更积极主动。

一、 动口――咀嚼词语的色彩

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词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他们接受语感培育的最好方式。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可以感悟词语的内涵,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抑扬顿挫的读中感受到词语饱含的深情。

【案例一】《孔繁森》一课教学片段

(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师:这一段共几句话?

生:共三句话。

师:(出示第二句,点击“孤儿”一词)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词。(生读)

师:谁来说说“孤儿”的意思?

生:失去父母的儿童。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地震后的惨烈场景)看,多可怜的孩子,谁能读好这句话?(个别读)

师:在读这句话时,我们要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生练读)

师:有时候词语读得慢点,语气低沉一点,能让听者感觉悲凉的气氛和心情。(指名读)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对美的言语的鉴赏能力。朗读词语,既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

二、 动手――演绎词语的感情

文本中的词语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蕴含着蓬勃生机的言语生命。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情境的“磁场”,吸引学生去学习,从而享受学习过程。

【案例二】《沉香救母》教学片段

师:你们觉得“救母心切”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心里迫切想着要去救母亲。

生:就是马上要去救母亲。

生:就是心里很着急,有点等不及了。

生:就是什么都不顾了,谁也拦不住……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师扮师傅,生扮沉香)

生:师傅呀!徒儿要去华山救母亲,特来向您告别。(学生单膝跪地,双手作抱拳状)

师:(扶起学生)徒儿呀,此去华山路途遥远,你一个人不怕吗?

生:徒儿不怕!

师:路上很可能遇上猛兽、山贼……为师不放心呀!(生面露难色,答不出来)谁来帮帮他?

生:师傅,徒儿跟您练了一身本领,我不怕猛兽、山贼。

生:师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去救我的母亲。

师:徒儿呀,你年纪还小,而那二郎神本领高强,为师怕你不但救不了你母亲,甚至连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还是再等几年吧!

生:不!师傅,想到母亲还压在华山底下,我不能等。

师:一刻也不能等?

生:一刻也不能等!(学生继续模拟练习,小组合作)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模拟近似真实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沉香的语言、神态、心情,从而,真正理解了“救母心切”。

三、 动脑――想象词语的画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感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中一些抽象的词语,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这样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眼前读到的语言文字,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沟通,与他们的精神世界相联系,学生的认知世界与他们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词语转换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幕幕色彩缤纷的生活场景,一回回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让词语的种子在这肥沃的土壤中悄悄萌芽、长叶、开花、结果。

【案例三】《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段

师:蜗牛捧走了奖杯,是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默读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蜗牛会背着奖杯到处给别人看,到处炫耀。看,这是我得第一名的奖品――金光灿灿的奖杯。

师:到了晚上,它睡在奖杯里,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它在想,要是晚上有人来偷奖杯就糟糕了,我得看着。

师:原来,蜗牛晚上睡在奖杯里,是为了看好奖杯,不让别人偷走啊!一起读一读。(生读)

师:透过“背”和“睡”,你读懂蜗牛的内心了吗?

生:我知道蜗牛很喜欢奖杯,很害怕别人来偷。

生:我知道蜗牛很自以为是,想让别人知道它得了冠军。

课堂上,教师抓住“背”和“睡”,背着做什么?睡着想什么?想象补白的空间很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让学生深入情境,触摸蜗牛得意背后担心害怕的心理,既练习了言语表达,又走进了蜗牛得意背后担心害怕的内心。

词语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词汇量,更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语言,准确地理解语言,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语用能力。只有扎实把握字的音形义等语言知识,切实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词语才能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词语教学才能涌动智慧和灵性,词语才会被学生所积累。

“理解――积累――运用”这一词语教学模式,我们只要为它注入新的内容,是可以获得很多成果的。但要多手段理解词语,多层面地进行词语积累,多角度地进行词语运用的训练,持之以恒,一定会有实效的。

(作者单位:无锡新区南丰小学)

上一篇:阅读,美化我们的心灵 下一篇:高职数学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