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6-26 08:50:01

关于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摘 要】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初中物理

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昵?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中,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其结果是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学生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冲动。物理教学创新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转变。有目的、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转变了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是充满好奇,转而发生浓厚兴趣,全身心地投入,专心致志地思考和实践,当他获得成功后,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发了他的思维,使他的创新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以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深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以达到获取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思维水平,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创设探究式的问题情境,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4.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产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想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总之,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收稿日期:2012-08-21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新课程与传统实验虚拟实验DIS的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