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批评孩子的破坏行为

时间:2022-06-26 06:26:24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告诫家长:发现孩子毁坏了东西,绝对不能批评,因为孩子毁坏东西是在“探索”、“研究”。若要批评,就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似乎一批评就会批掉一个“科技新星”。

猛一听,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但仔细琢磨,还是有点儿片面和武断。孩子毁坏东西并不都是出于好奇,都是在探索究竟,其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家长需要区别对待。

比如,有的可能是由于大人拒绝了孩子的强烈要求,限制了孩子的行为,压制了孩子的欲望,引起孩子的不满。再加上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不能申明自己的要求、行为、欲望的合理性,如果家长又是绝对的强势,孩子就会感觉自己比较弱小,不能与之抗衡,“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用摔打、毁坏东西的行为发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疏导孩子的情绪,阻止孩子的行为了。

有一次,我三岁的孙女非要玩她妈妈的手机,播放手机里的音乐。因为孙女玩手机掉在地上好几次,差点摔坏了,妈妈不让她玩。被拒绝后,孙女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还是坚持不让她玩,孙女抄起身边的一个玩具,就狠狠地摔到墙壁上。这类毁坏财物的有意的破坏,就不能不批评。

除此以外,小孩子的破坏还有“无意性”的,这主要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小孩子的肌体活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还不够完善,判断力、注意力和控制力都比较差,他们的行为、动作很难像成年人那样“得心应手”、“收放自如”。有时候心里想拿什么东西,可手“不听话”,不知怎的,东西掉到地上摔坏了。这不是孩子粗心大意,不能简单地责怪,但应该提醒。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是重要的,但是以牺牲孩子的道德品质为代价却是不可取的。孩子毁坏了东西,若不批评、指正,很有可能得不偿失。不但“毁坏”了东西,甚至连同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给“毁坏”了。该批评的不批评,孩子习以为常,以非为是,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毛病,再重新纠正恐怕是很难的。

有人担心,一批评就会把孩子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给扼杀了。就像给孩子洗澡,在倒脏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也一块给倒掉了。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肯定“主流”的前提下,只要批评得当,恰如其分,不是简单斥责,并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指导,是不会压制和扼杀孩子的好奇和探索精神的。孩子们都是聪明的,不会误解家长的意思。

如果说,非得要通过“解剖”物件才能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话,家长最好主动提供一些破旧的无用的物件,在家长具体指导下让孩子拆卸、组装。只有通过拆卸和组装这样一整套完整的“工序”,才能使孩子知道组成物件的零件是什么,各自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如何组装在一起的,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等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培养孩子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上一篇:说说妈妈为我花了哪些钱 下一篇:教孩子从小做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