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大国”亟待变身“品牌大国”

时间:2022-06-26 04:16:23

“贴牌大国”亟待变身“品牌大国”

如今,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很多产品属于“为他人做嫁衣”的“贴牌产品”。十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专家指出,国家大力进行创新建设之时,正是制造业从“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

大量出口商品是贴牌

许多喜欢国际品牌的消费者对商品上“Made inChina”的标签已习以为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品牌就开始到中国沿海地区寻找生产基地,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材料吸引着这些国际品牌将制造加工环节放到了中国。全球化产业分工使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形成了非常成熟完善的制造业体系。据了解,那里一间不足百人的中小工厂,就能给超过20个国际知名品牌做代工。

以箱包而言,有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国际品牌中有95%以上都在中国代工。比如美国品牌Coach,有85%在中国生产。新秀丽亚洲区副总裁Paul・Melkebeke称:“我们所需要的技术、所有的环节,都能在中国找到。”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一直上升,但令人汗颜的是,中国是“贴牌大国”而非“品牌大国”。据统计,中国出口商品中大约90%是贴牌产品。而贴牌产品多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目前占有全球品牌量不到3%的世界名牌商品,占有全球约50%的销售额,这些知名品牌90%归属于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

“为人做嫁衣”费力不讨好

中国成为“贴牌大国”有其历史原因。“贴牌是由中国当时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发达国家因人力成本上升将其制造业低端环节转移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中国当时以低廉的要素和劳动力价格优势承接了发达国家技术和产业的转移。

中国企业贴牌生产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吸引外资带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同时为国家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逐渐消失。张茉楠指出,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和要素价格在上涨,人民币在升值。同时,东南亚、拉美等国家的要素和劳动力价格相比中国低,越南制造、印度制造、墨西哥制造都在替代中国制造。2007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已开始显出困难,这种情况迫使中国不得不进行创新,使制造业往产业链上游发展。

一方面,自身和环境的变化使中国不能再坐享“贴牌大国”的座椅;另一方面,贴牌生产微薄的利润和所处的被动地位让中国企业难以为继。比如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售价约10美元,而中国贴牌生产的毛利只有0.35美元。中国企业不仅挣钱少,还得受制于国际市场和外国老板。

贴牌生产还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中国为世界各国生产商品,却消耗了自己的资源能源,损害了环境,最后还被一些发达国家要求负担超过承受能力的节能减排任务。

通过创新成为品牌大国

很多中国企业已看到贴牌生产的弊端。“简单模仿已没有前途,贴牌生产难有丰厚回报,走别人的路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要避免受制于人,必须让自主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中航工业通用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祥凯如是认为。

张茉楠认为,要使中国从“贴牌大国”成为“品牌大国”,除从研发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外,还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做创新大国之前要做知识产权保护大国,这比空喊‘创新’的口号更为迫切!要在全社会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让知识产权成为第一生产力。”张茉楠说,要从法律、市场、规则等多方面形成支持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生态环境。

实现创新,还要强调人的因素。张茉楠表示,从创造――创新――创业,其中,创造是技术方面的,创新是生产过程,创业是企业家、创业者来完成的。把创新落实到生产力,完成从技术到产业的转换,都需要企业家来完成。创新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更是要素的重新组合,中国经济新的比较优势:人力资本+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是由企业家来引导和构建的。高素质、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新商业思维:让你的左脑和右脑全力行动 下一篇:新东方:一场营销引发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