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赫的指挥署

时间:2022-06-26 04:15:20

显赫的指挥署

坐落在前街正中的指挥署大院,称得上是鸡鸣驿众多古宅中最显赫的院落了。

这里曾经是明代指挥署的驻地。虽说从官职上来讲不过是从九品,但这里毕竟是京西第一大驿站,所以从大院门口那些尽显人间美好意愿的精致砖雕上,就已经体会到了这位城堡中至高无上的军事长宫的不凡气度。

这座院落曾经是七进大院。一进院落为办公场所,后几进院落是眷属居住的地方。据说四进院曾竖有一堵影壁,建有一座样式别致的闺阁楼,楼阁中居住着未出阁的小姐。

这座被明清两朝沿用的军事指挥署后被一名孟姓财主买去享用。然而,这位“孟百万”没过多久就因家道败落,将大院转手给了从山西迁徙而来的贺家兄弟。这对兄弟在鸡鸣山开采煤矿,在城里招揽粗细木匠活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院也就随其改称“贺家大院”,这种称呼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临街的一、二进院。那栋别致的闺阁楼,在抗战中,被一河之隔的驻涿鹿的日军轰平了。

我们是一大早走进那座院落的,迎门的那堵著名的影壁,在晨曦中美丽得让人惊叹。陪同的怀来县文保所所长李爱民提醒我们仔细观看影壁上的砖雕,那些图案中暗藏着道家的八种兵器。他认为这种暗八仙的处理方式说明了主人的为人低调,他没有将那些道教的信仰强加于人。

还没有来得及梳洗的女主人李建霞,听到动静迎出门来。按规定进门是要交费的,如果是导游带来的游客他们会记下人数,月底按照人数到管理处领取一定报酬,大致每人抽成一元。

李建霞是宅院老主人的孙媳妇。1953年作为官厅水库的移民,家里的老人买下了这处房产,现在老公公跟着二儿子住到了城外的新区,留下了李建霞夫妇守着老宅。“烦”,40岁的李建霞这样表达她的心境,“五冬六夏家里都要留人看门,即使正在吃饭,有游客来了也要接待,什么事情都受影响。”

后面二进院住着闫峰、韩海蓉夫妇,他们也是官厅水库移民的后裔。17岁的女儿在附近的加油站工作,7岁的儿子上小学。与他们一同居住的还有独身的哥哥。已经播种完地里的玉米,所以吃过早饭,一家人都呆在家里。

说起院门外拐角墙上的“鸿禧接福”砖刻,闫峰俩口子的话多了起来,“那可是当年老佛爷慈禧的御题。老佛爷逃难路过鸡鸣山驿那一宿就是住在这个院,因为主家照顾得好,临走时老佛爷御题‘鸿禧接福’四个大字赐给这家主人。”此前听城门外的他民间导游说过这件事儿,他讲述得更为详细:那天晚上大内总管李莲英住在前院,二进院西厢房住的是慈禧,东厢房住的是光绪。贺家二少爷在山西当过县令,由于出色地平息了临近两个皇族村为争水源打架的宿怨,很得醇亲王赏识,便认他当了干儿子,排下来得算是光绪的干哥们儿。正因为有这层关系,慈禧一行才会在这里留宿。

说话间,闫峰领我们走进西厢房。屋子的北墙上悬挂着身着朝服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大幅画像。据说是一对从北京来的游客,再次带朋友来这里度假时特意为他们带来的礼物。闺峰他们很会经营,在小迎门桌上摆放着粉彩将军罐、老式胆瓶,西墙上挂着镶嵌云石的四扇挂屏,几百年的老屋被他们装扮得越发古香古色起来。

闫峰的父亲当过军人,退伍后曾到兰州当司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回到家乡。祖父用4000元,即当年政府补助搬迁的全部款项买下这座院子的正房,当时院子一共住进了四户人家。上世纪80年代同院的人陆续搬到城外新区去了,闫峰花2000元买下了整座院子。闫峰说:当年就有人埋怨过我爷爷怎么把那些个钱都买了房子,现在看来爷爷还真是有眼光,有胆量。

坐在慈禧曾经住过一宿的土炕上,小两口甜美地笑着。

上一篇:留下不解之谜的驿丞署 下一篇:驿路之城的本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