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安顺实体经济新版块

时间:2022-06-26 03:57:30

构筑安顺实体经济新版块

2008年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安顺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5个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其核心区位于安顺开发区。这标志着安顺航空城建设正式纳入国家计划,为振兴发展安顺开发区创造了新空间、新潜力、新机遇。

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20年后,这里已是一块招商引资的热土和投资兴业的良田——

2008年3月18日,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正式揭牌;2011年9月25日,总投资40亿元、年产能30万辆的莲花轿车项目正式开工;2011年12月27日,总投资60亿元的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项目正式奠基。

20年来,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走实体经济发展之路,已经跻身贵州现代制造业的主阵地和新兴产业的聚集区之列。

而以“工业化、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为支撑的战略构想,也彰显出实体经济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独特魅力。

省“十二五”规划、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国发2号文件、黔党发15号文件、省开发区管理条例,一阵阵拂面吹来的东风,为安顺开发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安顺实体经济的一个新版块,已在黔中大地稳步崛起。

工业化战略

产业集群冲出经济洼地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工业而建,也应工业而兴。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亲自指导创建的“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基础上,于1992年8月8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依托011军工企业而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全省首批成立的三个省级开发区之一。

2008年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安顺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全国仅有的5个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其核心区位于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标志着安顺航空城的建设正式纳入国家计划,为安顺开发区的振兴和发展创造了新空间、新潜力和新机遇。

安顺开发区作为该基地的核心区,一直在谋划基地配套产业的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其思路是,通过发展通用飞机、无人机、教练机等生产和建设试训基地,配套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以轿车、微型车、客车和特种车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轴承生产为重点的机械加工业,形成以航空航天、机车、汽车铸件、矿用机械为主导产品的产业格局。

基地建设4年来,已有20多个航空相关产业项目落户基地并建成投产,项目涉及汽车制造、机密轴承加工、机密铸件、生物制药、飞机及零部件生产等多个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基地已实现工业总产值41亿元,基地已建和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目前,安顺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为依托,配套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集群;以百灵制药及子公司为依托,以民族制药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以青年莲花轿车生产基地为依托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三大产业集群。”安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狄安臣说。

城镇化战略

统筹共建蓄势后发赶超

当工业化战略如火如荼地推进的时候,作为“两轮驱动”的另一个轮子,城镇化战略也在飞速转动。

狄安臣认为:“工业经济的发展能带动城镇建设,反过来,城镇环境的改善又能吸引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说发展工业是做大蛋糕,那么城镇建设就是分配蛋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来,安顺开发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原则,围绕“打造一个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切实把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以规划为先导,整合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以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硬件设施为重点,加快完善和配套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成型,强化中心城市集散和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味,使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和空间保障,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

2008年以来,开发区先后筹集资金5.6亿元,开工建设了机场路、莲花大道等城市道路;全面完成9条道路“白改黑”工程。同时,投入300余万元,改造11条道路路灯设施并在全区实施亮丽工程, 投入500万元,重点打造北航路·示范一条街,成为城镇化战略的一个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安顺开发区还深化镇(办)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条件地支持加快土地流转,将目前开展得较好的“群众集体筹资、出让土地修建标准化厂房出租给企业”的模式大力推广,让群众广泛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企业盈利、农户参与、政府指导的“三赢”局面。

“通过‘两轮驱动’,力争‘十二五’末,安顺开发区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8%提高到2015年的60%,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狄安臣表示。

旅游产业化战略

创意文化培育新增长极

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已成为许多地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安顺开发区的做法是,“无中生有,借梯上楼”。

在开发区周边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高密度聚集了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风景名胜区、关岭国家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格凸河风景区和具有明代江南汉族遗风的屯堡文化村落群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对安顺开发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众星捧月”之势。2011年12月27日,总投资6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贵州多彩万象文化旅游城项目的破土动工,正式拉开了安顺开发区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序幕。

据了解,该项目是“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项目将以文化科技休闲娱乐产业为核心,以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为驱动力,以安顺生态环境和大型主题游乐打造为支撑,以5A旅游区为标准打造旅游度假、商务会议,SPA养生、城市文化休闲、大型主题游乐、实景演艺、多民族文化展示、现代高科技体验健康产业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形成“吃、住、游、娱、乐、购”产业联动发展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内容包含入口区、七彩乐园、七彩花溪、万国风情酒店、七彩之山、多彩度假村、多彩湖、多彩小镇等八个子项目。

此外,安顺开发区还将大力建设集休闲、观光、生产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村建设,大力支持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兴伟奇石博物馆建设,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确保全区旅游总收入达68亿元以上目标,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狄安臣表示,开发区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三大战略的实施,确保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78亿元,“十二五”期间后四年年均增速达30%以上,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8%提高到2015年的60%以上,把园区建设成“产业集聚、功能齐全、文明开放、和谐繁荣”的聚散新区,并努力实现三个高于和进入两个第一梯队的目标,即: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增幅;生产总值跻身全省开发区第一梯队,同时跻身安顺8个县区第一梯队。

事实上,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安顺开发区的三大战略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形成“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局面;以通用飞机研发生产为牵引,扩大通用航空作业范围,打造西南地区通用航空旅游网络,形成“生产促使用,使用促生产”的良性互动局面;以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以通用航空旅游网络的形成为动力,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促航空运输,航空运输促旅游”的良性互动局面。

或许,这才是安顺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奥妙所在。(责任编辑/张 蓓)

上一篇:浅谈农村信用社财务会计风险及防范 下一篇:有关合并财务报表实务操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