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学生高职高专阶段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26 02:50:43

3+2学生高职高专阶段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专3+2升段生由于自身的特点,给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基于高职高专院校在3+2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Abstract: Secondary specialized or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hold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an annual enrollment in hight vocational colleges . Because of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y brought many problems to the colleges’ administ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y analyzing these problems, find the countermeasure to resolve them.

关键词:3+2学生 高职高专 管理工作

Keywords:“3+2”students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Management

一、中专‘3+2’学生的特点

1.1学生年龄偏小,相对独立性较强

近两三年来,学校录取的3+2学生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但有所偏差,人生目标仍模糊。大部分学生在中专过了三年的寄宿生活,使得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性。长年离开父母,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对社会深层次的事物几乎一无所知。

1.2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大部分来自城市

进入中专学习的3+2学生大部分来自富裕家庭,其中城市户口居多,学生花钱习惯于大手大脚,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从而造成学生集体的不团结,为班级工作带来不便。

1.3学生心理问题日渐明显

近两年进校的3+2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老人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到学校的新环境后,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经受不起挫折。另外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来自社会上对3+2学生存在的一些偏见,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自卑感,认为在高职高专院校学习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

二、高职高专院校在3+2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

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对象绝大多数是高考统招生,在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探索中往往忽视这样一批相对学习习惯较差、自控意识较差的3+2学生。学生管理者很难对3+2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规律性的研究,这样无法了解他们的特点和思想动态,从而使学生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继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学生升段后的学生管理把中专时期学生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下来

中专学校的生源相对而言年龄偏小,学习底子较差、依赖性强、社会实践能力差、处事能力不强等特点,所以在中专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方法单一、指令性强等特点。学生升段后,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但高职高专院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把中专时期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模式、方法一成不变地应用到中专3+2学生管理工作之中。

2.3教学过程中的教材教法大都按照统招生的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3+2学生的实际情况

3+2学生大都学习基础差, 有些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采用难度适宜的教材,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老师们学识渊博,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老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老师授课听不懂。

三、改进高职高专院校中3+2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途径

3.1加强思想教育,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学校应该认真抓好3+2新生的入学教育、课堂教学以及校园各类活动、讲座、师生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确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了解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等,从而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其学习动力。

3.2加强课程改革,注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根据3+2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选择地降低知识的难度,注重理论的应用,主要是体现普修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对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要大量地增加实际操作课的比例,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以及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选取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及其教材。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指导并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善学。

3.3日常管理注重情感教育和交流

在学习、日常管理上要讲究一个“严”字。首先辅导员老师要严于律己,树立起一个教师的自身形象,用实际行动维护一个师者的尊严和威信。当学生触犯校纪班规时,切忌用挖苦、讽刺、呵斥等简单、粗暴的教训法教育管理学生,很容易导致“短兵相接”,出现“顶撞”现象,给师生造成难堪局面。对每件事的处理,要让学生心悦诚服,思想情感“通”了,行动上才会自觉、自愿,这样才能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做到台上是老师,台下是知心朋友。

3.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还未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类活动不够丰富多彩,人文环境较显单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要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开展校园广播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学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正面影响作用,使学生自觉地凝聚在一起,在行动上和心理上共同受到校园文化的约束,并为学校荣誉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多文兰.五年制高职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姜成建.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7

上一篇: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下一篇:珠三角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