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齐抓共管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保障

时间:2022-06-26 02:28:52

多层面齐抓共管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保障

2012年12月24日在京召开了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对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强调,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学校体育工作关乎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生幸福。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性。一是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体育课时,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创新体育教学,让每个学生学会一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凡是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凡是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内容都可以进课堂、进操场。二是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一小时锻炼作为刚性要求,不得以任何借口取消、改变。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体育锻炼,千方百计让学生参与运动。三是全面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试质量监控,保证测试质量。公布测试总体结果,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四是切实加强监督评估。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加强工作评估,及时向社会公布体育督导评估结果,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部长提到的四点中可以说每一点都和学校息息相关,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当然是学校,但学校绝不是完全的实施者,或者说学校没有完全承担实施的能力。需要各级政府、社会以及家长共同完成。

一、当前制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从国务院一系列的举措中可以看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时刻。可见国家将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放在了一个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非常重要的高度来认识,并且显示出着力办好、办实此项工作的决心。那么要想完成好这一历史的使命,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保障。然而,当前制约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还很多,束缚学校体育工作开展障碍还很大,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硬件是阻碍

学生流向集中的情况凸显。乡镇向县城转移,县城向城市转移。学校学生超员现象普遍,特别是一些热点学校情况更加严重,学生增加的数量远远超出学校体育设施的增长数量,有些学校学生2000多人竟然没有一条百米跑道。硬件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相关制度的落实。但校园扩建或搬迁都不是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

2.升学是难题

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教学进度太快,三年的课程两年完成,剩下一年搞应试复习,这种教学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在教室学习的时间,挤占了课外体育活动、选修课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体育课、消减了课间操,等上级有检查再临时安排。尽管中考加入体育测试,高中增加了体育会考,实际上名存实亡。中考体育成绩人人满分,高中体育会考人人过关。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到学校、学生、以及家长。每一个学校都不愿意因为体育成绩影响了学生的升学和高考。这不仅和学生的利益相关,也和学校的利益相关。

3.风险是顾虑

当前学生和家长维权意识增强,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学校的防范意识也增强,上缴校方责任险,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使用安全。但谨慎又谨慎还是怕出事故。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学生一旦在校内发生意外伤害,即使学校和孩子都无过错,也要按风险分担的原则来处理。为此一些学校在组织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时本着“风险大的不搞、风险小的少搞、没有风险的可搞、最好什么都不搞”的原则来工作。因噎废食,怕出风险的现象比较普遍。

4.师资是软肋

城市的体育教师配备远远好于乡镇学校,城市体育教师师资资源充沛,乡镇学校体育专业教师缺乏。一些学校将体育教师边缘化现象严重,这当中既有学校重视高考学科教师的工作,轻视非高考科目教师工作的原因,也有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着工作定位不高,事业追求不高,自我要求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钻研精神的原因,从而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从上述的四个方面不难看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落实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单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社会以及家长共同完成。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制度至关重要。

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制度建设

1.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上国务院除了完善现有的“意见”、“规划”、“方案”以外,应迫切考虑建立一个学校防范无责任意外发生的避险体系,或者说建立一个学校无责任意外发生维护学校或教师利益的法律条文。另外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分级考评学校体育制度落实的评价体系,把压力不仅只是放在学校最基层,而应分布到省、市、县政府各层。再有教育部能否考虑逐步将学生体质的强与弱,与报考高校专业面的宽与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国家的政策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学生的体质健康才能得到扎实有效的提高。否则会出现上边(国家)急,想所为。中间(省、市、县)懈,不作为。下边(学校)看,难作为的现象。

2.省政府一级(或省教育厅)

省级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前提,是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主要从资金、规范办学、调控教育资源政策等三方面抓起。

1)下拨用于学校体育方面的经费是否足额且按时到位。

2)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合理,主要包括师资资源、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器械配备等。

师资资源主要指体育教师配备充足,并对贫困地区的教师(不仅局限体育教师,包括所有学科教师)有较优越的倾斜政策。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有规划、有制度、有落实。

体育设施不单要看是否有场馆,而应看学生人均占有的有效活动面积。体育器械配备也不要从器械总数上去评价,要从学生人均拥有器械数上看。

3)是否用行政的手段,制定严禁占用学生休息和课余时间补课的政策法规,并严格实施。这是学生有无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

不以升学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好差的主要指标,现阶段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评价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位置上来,坚决杜绝“超级学校”的产生,“超级学校”不是靠自身能力办学,而是靠不择手段到各地市挖尖子生,用升学作为自己办学的招牌,严重扰乱教育生态,危及社会公平,严重阻扰素质教育的推行,更是阻碍学校体育工作的绊脚石。

对省级这一层面现阶段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考量基本上就可以使基础的工作得到保障。

3.市、县政府一级(或市、县级教育局)

市、县级是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主要从下拨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学校布局如何更合理,如何更好地促进本地区学生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上级用于学校体育方面经费是否足额、按时下拨到学校。

2)学校布局是否合理,这是能否落实体育设施与学生人数比和活动场地与学生人数比这两个指标的前提。

3)是否能够用行政手段,督促所管辖的学校严格执行“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这一基本的规定。组织丰富多彩的、参与范围较大的校级之间或管辖范围内的学生体育活动或比赛。

4)是否将体育学科成绩纳入小升初、初升高的毕业考试总成绩中,切实保证考试的严肃性、真实性。

5)能否保证各校按要求配齐体育教师,落实好上级有关对体育教师的待遇、培训等方面的规定。

对市、县级这一层面现阶段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评估,可以监督到地方政府能否使国家政策方针得到贯彻执行。

4.学校一级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通知的精神,以及《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内容,严格落实各方面的工作细则。对教师、学生建立激励机制,让全校上下都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让体育教师在开展工作中不感到势单力薄,这样即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有些不足,也不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例如在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选中要将班级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学生评优评先以及向高校推荐优秀生也要将体质健康应达到的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应扩展到四个层面,层层有不同的侧重面和主抓点。本着上边抓大,下边抓细。上边要抓狠,对于逐层不作为的省、市、县、校级干部敢动真格的。下边要狠紧,逐层抓落实。省级这一基础面抓好了,市县级这一关键面就会坚实,学校这一落实面就会掷地有声、成效显著。反之省级、县市级层面出了问题,学校绝不会有所作为,即使有一两个亮点学校,但也只是历尽千辛、克服万难而为之,不但不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而且会催生出虚制度、浮落实、重表面、不务实的学校体育工作。只要各级政府切实行动起来,全国上下一盘棋,学校体育工作就可以乘势进击,学生体质健康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和保障。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告别“TINA教” 下一篇:渔业协定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