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时间:2022-06-26 12:05:25

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但由于受封闭式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幼儿丧失了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这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引发幼儿生成问题,不仅是进行课程改革以实现课程最优化的必然趋势,亦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以及幼儿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赋予了教师选择与创造的空间、赋予了幼儿生成问题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教师教法与幼儿学法的变革,它还给幼儿更自主活动的空间,更主动学习的权利,教师应引发幼儿生成问题,为生成课程的形成创造条件。

【关键词】生成;活动;主人

一个八岁儿童的诗中写到:“对任何人来说,大人从来认为我们是孩子气,没有人能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内心的墙有二十一英尺高,而大人的梯子只有十英尺高。”这首诗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的确,在平时我们组织活动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活动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很少去想孩子们对活动的体验,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希望接受什么。今天,在提倡以儿童为主体的新时代,作为教师,我们究竟对儿童的内心需要、兴趣、思想了解了多少呢?谁才是活动的真正主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一次认真学习了教育《纲要》,在领会精神后,投入到教学实践中。

这学期,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与班中的孩子们一起开展了由孩子们生成、师生共同建构、探索的式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我渐渐了解到: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必须把教学建立在观察和倾听孩子的基础上,使活动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把孩子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

一、站在孩子的认知特点上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

孩子由于年龄的关系,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芽,容易进入情景中。因此,只要你深入地去解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时刻,分析他们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你就会深切体验到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无时不有,无所不在。一次,在科学活动《认识太阳》的活动中,活动刚结束,孩子们纷纷回到教室,这时,涵涵小朋友摸着自己的头奇怪地说:“咦,我的头发好烫啊!”听她这么一说,孩子们争着摸摸涵涵的头,又摸摸自己的头,兴奋地说:“真的,我的头发也是烫的!”“我的也是!”“蔡老师,你来摸摸看!”这时,涵涵得意地说:“我知道,是太阳公公晒的!”其他孩子将信将疑:“是吗?这是真的吗?”于是在孩子们的兴趣驱使下,我们和孩子一起讲述了太阳,还一起做了实验:“太阳真的能把东西晒热吗?”、“手帕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在这些活动中,大家一起探索了解了太阳的主要功能,增长了许多浅显易懂的知识。孩子热情的回应足以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生成活动,只是他们的生成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孩子的生成活动中,幼儿探索的内容大多是结构较低、更具有直观性的。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至,他们的认知和技能水平有限,而且又喜欢生动有趣的东西,因此孩子的生成活动内容应该面广而浅显,活动形式应该生动有趣,活动目标也应以孩子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重点在于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实践者。

二、站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构建生成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有了兴趣才愿意去主动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们教师应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在教师与儿童一起活动,一起游戏时,我们都会在每一个活动中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工作激发每个孩子的潜力,推动孩子的生成活动,使之不断生成变化。而在孩子们生成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热点的不同,有可能会引发出几种不同的生成活动。

一次,我们正在做游戏《猜猜这是什么声音?》,洋洋的眼睛一直盯着录音机看,忽然问:“老师,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老师告诉他:“这是用录音机把这些声音录到磁带上,然后再放出来。”洋洋又问:“那么,怎们会有声音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呢?”这些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游戏,在教室中兴奋地讨论起来。于是根据孩子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大家一起开始了探索奇妙的声音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共同建构了主题网络:录音机里的声音——声音是怎样形成的——找声音——造声音。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随时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进行着。在开展“找声音”的活动时,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他们找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与同伴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将这些声音进行了分类,分成:动物的声音、我们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在说到动物的声音时,孩子们惟妙惟肖地学了很多种小动物的叫声,这时,成成忽然说:“我知道,长颈鹿是不会讲话的。”当他说完,马上有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不对不对,长颈鹿会发出声音的。” 洋洋边说边模仿。可是,有许多孩子同意成成的说法,大家争执不下。于是“长颈鹿到底会不会说话?”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热点。大家分头寻找答案,第二天,洋洋兴奋地说:“我找到啦,我找到啦!”说着,拿出一本关于动物的书,上面详细地介绍了长颈鹿的生活习性,明确地告诉我们:长颈鹿是会发出声音的,只是它很少发出声音,所以有人认为它是哑巴。孩子们知道答案后,都高兴极了,说:“我要回去告诉爸爸妈妈,长颈鹿原来是会说话!”这样,在一部分孩子的兴趣热点的驱使下,他们产生了一个短小的关于“长颈鹿”的生成活动。在孩子的生成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 “声音”这个生成活动就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幼儿对身边的“声音”有着直接、丰富的经验和兴趣,在寻找声音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符合孩子特点的小主题,这些随机的教育契机又不断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寻找孩子关注的热点,以小见大,不断调整自已的计划,与孩子共同创造奇迹。

三、站在孩子活动的特点上,预设和实施幼儿的生成活动

生成活动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它既反映了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经验、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的环境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幼儿的充分了解、研究的结果,它是在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中形成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注意的时间短,即使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不能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而且,孩子极易受环境,事件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孩子的生成活动可以说存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其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更多幼儿兴趣的生成点,并根据幼儿的生成点、兴趣与经验预设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发幼儿下一次的生成……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不断的循环往复,推动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教师的作用则更多的是聆听、支持和拓展,更多的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使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生成在动态中不断地调整。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的提高与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张妹华.《浅谈“幼儿生成活动特点及其回应策略”》上海学前教育网.发表时间:2007.2.28

[2]石媛媛.《关注幼儿教学中的生成活动》焦作日报.发表时间2010.11.23

[3]水凝.《生成活动对幼儿园活动的意义》.北京学前教育网.发表时间2006.11.13

上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略谈 下一篇:浅谈中学物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