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七彩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时间:2022-06-25 10:23:00

让七彩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自由表达”是一把打开学生感性观察与心灵感悟之门的钥匙。只有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才能打开观察的闸门,鲜活的素材才会跳进习作的“竹篮”。但这满篮的“鲜鱼”总会夹杂一两条带着毒性的“鱼”。有些学生审美观点出现了偏差,在习作中暴露出一种“暴力意识”。比如将路旁的鲜花扯碎,还欢呼“花瓣雨”飘下来;把河里的小蝌蚪捞上来,摆在石块上晒太阳;向流浪的小猫扔碎石……面对这些言行,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尊重意识、爱的意识。试想,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珍惜、爱护与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作文世界将是荆棘和鲜花并生,溪水与污水同流。

如何拨动学生心中的爱之弦,让学生在自由观察时有关爱之心,在自由行动中有关爱之意,在作文表达时充溢着关爱之情,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之花盛开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天空呢?

一、抓住机会,渗透关爱生命的教育

在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午”字。有个学生说:“‘午’是牛砍去头。”作为记生字的方法,这样说没有错,但教师却对学生们说:“将牛的头砍去多残忍呀!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于是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小牛口渴了,将头伸进水桶喝水,看不见头了。”有的说:“小牛肚子饿了,将头伸进槽里吃草,挡住头了。”

这是教学生字吗?是,但绝不仅仅是识字。新课程改革让我们创新,但它更要我们关注学生形成知识技能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做人的前提。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上例中提到的那位老师一样抓住任何一次哪怕微不足道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懂得爱,懂得珍惜生命,我们的学生就不会以摧残动物为乐、就不会以刮树皮为荣了。

二、丰富生活情趣,化解心灵冲突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他们的生活情趣也迥异。少数学生流露出暴力倾向,大多与他们的心理品质有关,而这种心理品质又有一定的形成背景:要么性格内向孤僻,要么家庭暴力事件频繁,要么热衷于暴力影视。对于这些,教师应从培养儿童的生活情趣入手,因为情趣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养蚕、种植花草、守护鸡蛋等内容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有计划的布置和交流,以此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趣。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都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

三、坦然面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

提倡“自由表达”,但是不能绝对化。新《课程标准》不提“思想健康”,不等于不要“思想健康”,不代表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情感、价值观的偏差可以视而不见,因为教作文的本身也是育人的过程。怎样处理这个矛盾?我的做法是坦然面对,正确引导。就是进行讨论,让学生从讨论中达成共识,进而提高其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家里的小狗很讨厌,常常把他的书包咬下来,还把作业本弄得满地都是,害得他经常挨老师的批评。每次遇到这样的事,他总是忍着,希望小狗慢慢长大,也会慢慢懂事。可是,事与愿违,小狗不但不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于是,一个对付小狗的恶毒的计划产生了。他把小狗带到外面,用手把它按进水沟里,让它喝了很多水,还用力踢了好几脚。可能是这次处罚让小狗知道了厉害,后来,小狗见了他就躲开,再也不去搞破坏了。在作文的结尾,他这样写道:“现在,小狗见了我就跑。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这样的坏蛋,只有让它尝到厉害它才会老实。”

看了这篇作文,特别是结尾的那句话,我的心沉甸甸的。我不动声色地请他来办公室,拿出他的作文与他一起修改。我肯定了他能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并且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所见所闻写得很具体,他当然很高兴。在改到后面时,我放下了笔,故意说:“你这个结尾我不欣赏,你知道原因吗?”他立刻明白我的意思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关爱生命、与人为善等都是讲过了的,这次自然又被提了出来。他说:“老师,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了。谁都会犯错,一只小狗更免不了。它也不是坏蛋。我要试着改变做法,然后重新修改作文。”

几天后,他的作文又交上来了,结尾改为:“看到小狗这样躲着我,我心里也不是滋味。老师平时教育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小生命,我怎么能这样粗暴地对待这只还不懂事的小狗呢?如果我也像小狗这样淘气,妈妈会怎样对待我呢?于是,我跑上前去,抱起小狗,抚摸着它。小狗似乎明白我的心思,居然不怕我了。做作业时,我把小狗带到我的书房里,让它快乐地玩耍,只是把书包放在它够不着的地方。我们又成了好朋友,我有说不出的高兴。”

用善良与仁慈浇灌花朵,必然结出善良与仁慈的果实。一位名人说得好:“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作文的“自由表达”,要尊重学生,也要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既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也要引领他们健康发展,给学生的“自由表达”掌好舵。让“自由表达”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品质吧。

上一篇:优化处置数学课堂教学细节 下一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