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香道 千年流芳

时间:2022-06-25 09:56:24

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茶道”,还有兼具各种形式的“花道”,早已为现代人所熟知,却鲜有人知晓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传承千年的“香道”。

永春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物。早在宋朝末期,曾任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各种名贵香料并制作成香料产品。300多年前,蒲氏后裔移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永春篾香开始流传、发展。制香人由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万多人,家庭作坊近300家,诞生了200多家极具潜力的香企。永春也与河北古城、厦门翔安、广东新会并称“中国四大制香基地”。

制香厂的工人以男性居多,他们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做出一批香来,等到晒香工人上班时,后面的工序才能顺利地接上。就这样,他们马不停蹄地工作到中午十二点,然后休息,以准备来日繁重的工作。古老的篾香制作工艺发展到现代,也与时俱进地机械化,但是手工香还是主流。

车间里,香粉漫天,窗台上满是厚厚的烟灰,宛如无人打理的老屋。间里许多工人都不佩戴面罩,他们几乎都愿意相信“神香”有保健养身的功能,脸上满是亮红的香粉,眼神里透着一种坚毅和养家糊口的责任。

制好的篾香被板车拖走,均匀交错地晾晒在香架上,大片条状色块铺就,美艳不可方物。遇上天气好,所有工人都上工了,整块香架都是彩色的。

这一切都是依循古法制香的工序:香芯沾水、搓香粉、浸水、展香、轮香、切香、日晒、染香脚、晾香、藏香,有了机器以后,效率大幅提高,原本一天纯手工制造出4万支,现在能超过20万支。制香是这里工人的主流工作之一,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永春达铺镇制香作坊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制香世家,篾香文化名扬海内外,产品不仅颇受大陆寺庙欢迎,更远销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越来越多的制香厂借力现代技术扩大生产,实现转型升级。

追溯绵远悠长的永春香道史,永春几乎所有的制香工艺都是发源自蒲氏。早在宋末,家住在泉州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一家,便是世代以经营香料为主的家族。到了明清,见证了刺桐港兴衰的蒲氏家族逐步衰落,其后裔分别避居永春等地,民国时期,蒲氏后人还到永春县五里街开设“蒲庆兰香室”,专制篾香,远销港澳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地。时至今日,永春五里街的“蒲庆兰香室”仍保存香壶、碾槽等数代祖传的制作香料的器具。

在制香人的心中,香是有灵气的,他们认为永春香是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有降气散寒等有益身体健康的作用,也可以保佑庇护自己,被称为“神香”。徜徉沉醉于绵延千年的永春“香道”之韵,追寻其演进脉络,细品其丰厚底蕴,焚香祭拜的传统让制香人的心灵找到了力量,找到了依托,他们相信:心诚则灵。于是,制香人的一天,一天天地轮回着,传承着。

上一篇:人妻攻略:如何把巨婴调教成男子汉 下一篇:点点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