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苦的小女孩

时间:2022-06-25 09:19:29

“心”苦的小女孩

心理咨询中,我的心常常被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电深深触痛。现在打开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母亲的来信,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

马老师:您好!

我读过不少您的心理咨询文章,现在也有一个难题请您帮助。

我的女儿今年7岁。从开始上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如果是她的智力水平有限,我也就不再勉强。事实上正好相反,包括老师都说她聪明,令人着急的是成绩总上不去。老师说,这孩子上课提问时积极举手,回答的愿望很强,就是声音太小。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非常沉得住气,无论考试还是作业,根本没有一点紧迫感,即便是催她多遍,也是不急不躁地完成。放学铃声响过,别的同学早已跑出教室几分钟,她才不慌不忙地收拾书包最后一个离开。

听到这些话,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我还是强压火气多次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她答应的很好,说一定改。可是过后她的老毛病还是依然故我。于是,我开始狠狠打她,认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我的高压政策下,孩子的坏习惯稍微收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在语文还可以,就是数学总是在80多分踏步。糟糕的是她连自信心都不足了,哭着对我说:“我太笨了,我也想跟优秀学生一样考个好成绩给妈妈看,可就是做不到,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快地完成……”

马老师,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盼望您帮我和孩子走出困境。

一位为笨孩子而痛苦的母亲赵心仪

放下信,我却久久地走不出信中的故事,久久地放不下痛楚的心,久久地写不出一句话。我只是依稀而又分明地听到了一个声音:小女孩向她的妈妈和爸爸,向我,向所有大人们,发出的令人揪心的哭诉和求助的声音。分明是家长无端地给孩子制造着莫大的痛苦,家长却叫苦连天。在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常常听到类似的故事。现在所不同的是这个女孩实在太弱小了,这位母亲实在太狠心了。久久地,久久地,我思绪难平。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拿起笔给小女孩的母亲写下回信――赵心仪女士:您好!

我读着您的信,心里一直在阵阵刺痛。仿佛您孩子可怜的哭声就在我的耳畔,声声入耳,声声揪心!

面对您的这个教子的故事,您也痛苦,我也痛苦。可您想过没有,我们千苦万苦,也比不上您女儿的心苦!

您的孩子没有错。她只是气质类型的特征较明显。气质就是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心理学上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您的孩子有明显的粘液质和抑郁质的特征。这两种气质类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说话、做事和认识活动慢些,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慢性子”。气质类型是个性中最受遗传影响的方面,这样说来要怪也只能怪父母了。

气质类型不同于性格,本来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各有长处和短处。在培养上可以顺其自然,扬长抑短,发展其优势的一面。比如孩子是较典型的粘液质,可以顺其自然,培养孩子踏实、沉稳、专注、仔细的品质,以便将来从事相适应的工作,不必非要反其自然,要孩子形成多么大胆、敏捷、快速的品质,幻想他将来当个飞行员什么的。就是说,社会几乎是天然地为不同的气质类型的人提供了各自的用武之地。

心理学告诉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智力是中游,是普通人,比如您,比如我,比如芸芸众生。孩子居于中游,怎么就是大祸临头了?由于您的孩子是慢性子,学习起来慢些不等于脑子笨。然而,在您的“高压政策”下,在您的“狠狠地”痛打之下,孩子幼小的心灵实在招架不住了。她被您打糊涂了:她只会说“我太笨”。一个慢性子的孩子,外人不满意她,她已经平添了几多痛苦,妈妈更不满意她,而且狠狠地打她,她是多么痛苦无助啊!这样的痛苦是一个才7岁的孩子所难以承受的。所以,在这样的境况下,她除了糊涂还能怎样?她除了失去自信还能怎样?应该说,是您亲手打丢了孩子的可能更好的成绩,是您亲手打丢了孩子本应具有的自信!就是这样,孩子还是说“想跟优秀学生一样考个好成绩给妈妈看”。这是多么可爱又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呀!

该怎么办?如果就上面的话题我们有了共识,您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您对孩子也就会有更恰当的方法。我想提醒您:一是妈妈最应该理解孩子,一切家教的失误总是源于不懂孩子的心;二是接受孩子的平凡,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三是帮孩子多找找优点,这是您应该还给她的自信,没有优点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四是不要过分自责,读过此信,您也许很追悔自己,你需要做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改变您之前的教子策略就是了,但不必在孩子面前表示自己的痛悔,因为孩子如同理解不了您的高压一样,也不会理解您的痛悔,再说您对孩子的母爱是孩子最难得的真情;五是在学习、生活的安排上,一边提醒让孩子在做事在时间上打出提前量,一边注意逐渐培养她加快速度的生活习惯

经过努力,相信您会很快和孩子一同走出困境,您会还给孩子幸福的童年。

心理咨询师马志国

后来的一天,女孩的母亲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她说,她是流着眼泪读完我的回信的,我的回信给了她强烈的心灵震撼。一段时间以来,她一直通过读家教类的图书、看各种网络教育论坛、听各种家教讲座等多种方式,一点点修正和提高自己的教子理念和方法。她现在越来越懂得怎样去爱孩子了……

责编:王敬川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借鉴加拿大职校经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