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06-25 08:31:25

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独特的手工技艺,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他们制作的桦树皮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并形成一种传统。器皿的盖、底、周围都雕刻或用火钳烙上各种花纹、图案,做工精细、别致,成为上乘的艺术品。而今桦树皮文化面临着衰微的危险,政府应出台政策与相应的保护措施,来传承与发展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桦树皮工艺品;面临危险;传承

一、原料资源及地理历史

白桦树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垂直分布东北在海拔1000m以下,华北为1300-2700m。它表层柔软而又有韧性很强的横向纤维组织层,可以剥离下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底六月初直到立秋的前一天是白桦树生长旺盛期,这时树干水分充足,树皮光滑洁净,因此也是最适宜剥皮的时期。

白桦树分布很广,用桦树皮制作工艺品及生活器具的民族也很多。此技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的聚居区,以及古代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聚居区。这些民族与桦树皮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他们就地取材,很早就学会用桦树皮制作工具和工艺品。这些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树皮文化”。 古朴的桦树皮文化,是世界北半球所特有的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二、桦树皮制品

1、用品类及饰品类

桦树皮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主创民族生产、生活、习俗、信仰、审美情趣等。

桦树皮在建筑里的最主要的体现是鄂温克人及鄂伦春人制作的桦皮屋,他们称之为“仙人柱”或“撮罗子”,一般供狩猎的人住十几天。这些建筑既能遮风挡雨,防避野兽,并且简单易建,就地取材,易搭易拆。冬天冷时,还可以在桦树皮制的房顶上加盖一层兽皮用以保暖。水上交通工具则属桦皮船最为有名。此船仅坐一人,稍大一点的可以坐三到四个人。船不分前后,两面皆可行驶,船体较轻几十斤左右,一人可扛动。船身两头尖,中间呈弧形。船体由松木做架,外包桦树皮,用兽筋缝合,在船沿内外各镶杨木宽条,楔上木钉,在接缝和木钉处涂上松脂防止漏水。这种船主要用做捕鱼,走亲访友及运送货物书信等。桦树皮可作帽子、鞋、摇篮、碗、盆、盘子、桶、篓、盒、箱子、刀鞘、车棚、挎包等几十种生活用品。用桦树皮制作的生产工具也有很多。狍哨是用一小块三角形桦树皮对折,可吹出狍崽的叫声,以此来诱猎母狍;鹿哨是用桦树皮卷成喇叭形,能吹出鹿鸣声,能将鹿引出来。叉鱼时,用桦皮做浮标;采集时,将桦皮做的桶系在腰部,装浆果和植物;狩猎时,用桦树皮做箭囊和弓衣。

如今鄂伦春族已告别了以采集为主的农业生活以及狩猎生活,桦皮船、桦皮屋等等不少生产用具都已消失,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但桦树皮文化源远流长,桦树皮制的盒、盆等制品还在各民族日常生活中使用。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士在继承桦皮文化的基础上,制作一些桦皮画及装饰用品,为丰富传统文化及发展传承文化作出贡献并增添了光彩。

2、桦树皮制品上雕刻的花纹图案

桦树皮制品上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刻纹和烫纹。刻纹是直接把图案的草稿画在桦皮制品上,之后用野猪骨或鹿角做成的两叉骨针按草稿进行凿刻,即成双道凹进去的花纹。这种发式刻的花纹一般不着色,以素色为主。烫纹是把绘制好的花纹图案草稿画在桦皮制品上,之后用烫红的铁丝按图案烫出黑色细纹。分别着以红色和蓝色。这两种方法制作的图案各有不同又独具特色,也有用毛笔之家在桦皮制品上绘制图案的。早年的颜料都是天然的,像野生植物的叶汁、花汁、果汁,有黄、绿、黑、红等色彩,颜色与所刻的图案纹样相一致。纹样多为几何图形,但其变化丰富,极具韵律感,也有一些植物的图案。清代中后期后,内地颜料及桐油传入后,着色方式有了变化,有的在制品上刷上薄薄一层桐油,使器物纹饰既油光亮丽,又经久不变。近代随着油漆的传入,着色更加方便,使桦树皮制品的装饰有了更多的变化,使其更加的丰富多彩。

桦皮摇篮是鄂伦春妇女的拿手活儿,其形状呈半弓形,两边有弯把,可以放在地上摇晃,也可挂到树上摇晃。摇篮上雕刻的图案多为母子嬉戏,夫妻恩爱等生活内容,也有梅花鹿象征和平,鸳鸯象征恩爱,仙鹤象征长寿等。一种叫“阿达玛拉”的桦皮盆是鄂伦春人用来装贵重物品、新衣物的器具,是姑娘出嫁必备品,它上面的花纹和颜色都有特殊的含义,四周刻有“奎热格音”的花纹,意为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变心。桦皮箱上有红黄黑三种颜色,红色象征姑娘之喜,黄色象征男人之喜。如果上面有蓝色或白色表示女人遭遇到不幸或是守寡。

3、桦树皮制品的特质和加工技艺

桦树皮制品轻便耐用,不易摔碎,防水防潮,经久耐用。

传统的桦树皮加工工艺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拨取树皮。在白桦树生长的旺盛期,根据需要用刀在桦树皮上割一周,再在其中竖着划破桦树皮,此时桦树皮会裂开一条缝,在翘起处慢慢拨下,桦皮会自然脱落。里面还有一层嫩皮不会受损,过一段时间会重新长出皮来。第二是将桦树皮浸软或是煮软。(如想要它平整将拨下的桦皮放在阴凉处用重物平压数日)多数器物都是圆柱形,因为桦树皮柔韧性好,卷成圆形,稳定性好。第三是剪裁和缝合。按照制品需求进行裁剪,之后用兽筋进行缝合。第四是为桦皮制品装饰图案纹样。各民族会把象征喜庆、吉祥、平安、丰收的图案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桦树皮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桦树皮制做的工具使用率不高并且费时不方便,狩猎文化已经衰微,桦树皮技艺逐渐衰落并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只有少数人保留几件桦皮制品,其他制品已很少见。由于桦皮工艺更新困难,销路难寻,更重要的是现在掌握这门技艺的少之又少,使得桦皮文化的发展进入两难的境地。

桦皮原料不成问题,足以满足桦皮制品的需求。现应宣传组织广大群众了解桦树皮文化的意义并学习制作桦皮制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用以保护和发展桦树皮文化。我国已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因此应对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大力的抢救,不能让其消亡。

通过开发桦树皮制品,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也可发展旅游业,制作旅游纪念品。桦树皮制品、少数民族的文化及风土民情,正是人们所好奇和不了解的,这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乃是一块黄金地。

【参考文献】

[1]吴雅芝:《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族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2]刘红婴:《世界遗产精神》,华夏出版社,2006年北京版

上一篇:论写意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 下一篇:浅析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