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经济学构成与展望

时间:2022-06-25 04:08:11

残疾人经济学构成与展望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残疾人学的兴起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避免、消减、抗争残疾的历程,如何认识残疾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在残疾文明观的发展过程中,残疾人运动从民间、松散、无序走向组织化、国际化、规范化;对残疾现象也从医疗康复角度转向社会代价角度去认识;对残疾人的救助从怜悯式善举救助走向了权益保障、公共责任和道义担当。

在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历程中,形成了残疾人学科,包括残疾人心理学、残疾人社会学、残疾人体育学等,都以残疾人、残疾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比如,医学在参与医疗、治理和恢复残疾身体功能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康复学。比如,社会学在呼吁社会消除歧视残疾人的过程中,促进和推动了残疾人观的发展和更新,形成了残疾人社会学。教育学在提供残疾人教育、提高残疾人知识技能、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称为特殊教育。诸如此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知识的日渐更新与融合,残疾人社会学、残疾人教育学、残疾人体育学、残疾人医学(康复)、残疾人艺术(特殊艺术)、残疾人口学、残疾人心理学等已有较多探索,一些学科已经比较完善。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大学(当时为合并前的杭州大学)、浙江省残联等在编写《残疾人工作概论》基础上,出版了《残疾人社会学》,对当时残疾人社会学、残疾人理念、残疾人工作等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探索,填补了残疾人社会学领域的空白。关于残疾人体育学、残疾人教育学、残疾人康复学等,也都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究,仅国内就有《中国特殊教育》、《中国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等10多种专业期刊,另外,更多的报刊杂志都发表过残疾人事业及各学科论文;有关高等院校还专门设置了有关残疾人的专业,比如教育领域的特殊教育专业,高校及有关部门还有一大批研究残疾人事业及各学科的科研人员;在残疾人实际工作部门,同样需要有关残疾人专家的指导和残疾人有关专业的毕业生参加。一些残疾人学科还与国际有关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从这些学科构成及现状来看,这些学科已经比较完善并且发挥巨大功效。

二、残疾人经济学的基础准备与生成背景

作为一门解释现象、经世致用的学科,在西方,经济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甚至更早,但现代经济学是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作为奠基之作的。在我国古代,“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经济思想自管子甚至更早就有了,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则由严复翻译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原富》为开端。到今天,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并列的大学科,而且经济学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工具,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和政策张力。

由于国际残疾人运动和现代经济学的历史都不长,《国富论》写于1776年,同时,在经济学发展中,由于对理性经济人范式的追求,将研究对象“人”看做是在智力、信息、情感等方面无差别、统一的“理性人”,因此,尽管一些经济思想、公共政策对残疾人事业曾经发挥过作用,但经济学并没有将残疾人和残疾现象作为自身的研究对象。另外,也应该看到,在残疾人观的历史变迁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残疾还只是从病理模式去理解的,从文明代价、社会道义、公共责任角度来理解残疾人和残疾现象的历史还不长。

在长期的经济学思想、方法和范式变迁中,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也曾经拓展到残疾人、残疾现象及有关残疾人社会问题。比如歧视经济学里面,就曾经研究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会现象的歧视机理;在研究就业问题的时候,也有不少文献论及残疾人就业甚至专门就残疾人就业问题开展研究;在公共经济学、财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利他现象经济学等领域,对残疾人的补助、扶贫、救济的研究也是比较丰富的。在长期的国际残疾人运动、残疾人观变迁历史中,残疾人学也同样逐步吸纳了许多经济学思想,比如残疾人是社会发展的代价这一理念的形成,就契合了经济学领域的公共产品理论;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同样涉及到自己供给、相互供给、公共供给和利他供给等模式。同时,应当看到,无论是经济理论对残疾现象的研究,还是残疾人运动与理念发展对经济思想的采纳,都还只是片面的、零散的,不过是对残疾人经济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

近年来,随着经济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解释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对慈善、扶贫、救助等领域的研究,经济学在公共政策领域内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残疾人事业也强调公共政策,强调社会代价及其补偿,强调残疾人的机会平等、公责普惠和融入社会。残疾人学与经济学之间具备了交叉融合的条件,为残疾人经济学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残疾人经济学的体系构成与政策含义

按照残疾人学和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残疾人经济学的学科构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阐释。经济学按照张五常教授所定义的,是从成本、价格、费用等角度来解释现象的,残疾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也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那么,残疾这一现象也可以由经济学来解释。经济学按罗宾斯所定义的,是一门科学,它研究人的选择行为,或按贝克所定义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那么,残疾人的行为选择也是残疾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广义的,残疾人的行为也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同时也是一门政策建议的学科,那么,残疾人事业的政策及其影响也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寻求最佳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也是残疾人经济学的目标所在。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构成,微观经济学方面,残疾人经济学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如何将“残疾人”纳入“理性经济人”统一范式,将残疾看做是理性经济人的一种约束,同时将理性、能力、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及其变量纳入经济人假定,残疾在信息交往障碍方面的特征则是信息经济学值得纳入的新领域。正是在这意义上,残疾是有成本的,残疾的成本和收益及涉及到的外部性、交换等经济学理论才有探讨的意义,残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力资本的残缺,则涉及到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经济学,对残疾的歧视也涉及到歧视经济学。残疾作为一种成本收益,必然涉及到选择理论,家庭如何应对残疾则是家庭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对残疾成本的广泛计量则可成为计量经济学的新领域。残疾人往往身处贫困,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培训和扶助,这是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经济学的领域。

宏观经济学方面,因为残疾而产生的残疾人经济学也有很多,医学方面有卫生经济学,医疗、辅助及其他相关器具方面有产业经济学,都有其独到特征,都可以纳入残疾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与残疾有关的医疗、辅助及其他相关器具的研发也是技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残疾人的需求及其供给满足也是一个宏观问题。由于残疾是社会问题,因此残疾人与残疾现象必然要纳入公共经济学领域,残疾人公共问题经济学的分量应当是最重的。另外,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及其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属于财政经济学和税收经济学的领域。另外,残疾人的自我组织、委托组织、参政议政、企业家群体、艺术创作等现象或行为,也是组织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理论等的研究范畴。另外,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也是残疾人经济学很重要的研究领域。

从政策含义看,残疾人经济学已经具备了学科体系条件;残疾人事业需要科学发展,必须依靠学术的论证和支撑,因此,应当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研究力度,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残疾人经济学对提高残疾人事业的科学决策和发展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在残疾人学中和残疾人事业政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到作用;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残疾人经济学的研究并采纳有关成果,支持和鼓励有关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拓展研究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的研究力量,解释残疾现象,提出改进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开展科研并培养人才,同时为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理论素养而提供智力支持。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涉及五分之一以上家庭,国家对残疾人事业也高度重视,残疾人经济学具有庞大的研究对象和现实需求。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课题开发阶段,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先后成立残疾人事业研究机构,也显现了包括残疾人经济学在内的国内残疾人学的发展已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从未来展望看,残疾人经济学的兴起、发展和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

(作者单位:浙江省残联、浙江省残疾人教育就业协会)

上一篇:适应新要求 谋求新发展 下一篇:饮水思源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