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乐中咖啡因的含量

时间:2022-06-25 03:49:2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乐中咖啡因的含量

【摘 要】本文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乐中咖啡因的方法。可乐经前处理后,以三氯甲烷为萃取液进行富集,于277 nm 波长下紫外检测,咖啡因在0~30 ug/mL 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 线性回归方程为Y=0.456 X-0.0019,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为3ug/mL,

被测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7.5%~101.3%。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乐;咖啡因

咖啡因(C8H10N4O2 )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甲基黄嘌呤的生物碱,化学名是1,3,7-三甲基黄嘌呤或3,7-二氢-1,3,7三甲基-1H-嘌呤-2,6-二酮,纯的咖啡因是白色而具有强烈苦味的粉状物,熔点 238°, 升华温度178°,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及氯仿等有机溶剂。适度地使用咖啡因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

各国制定了咖啡因在饮料中的食品卫生标准,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日本、菲律宾规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不得超过200mg/L,南斯拉夫规定不得超过120mg/L,到目前为止我国仅允许咖啡因加入到可乐型饮料中,其含量不得超过150mg/L,为了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对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测定是十分必要的。

图1 咖啡因的结构式

Figure 1 structure of caffeine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UV-12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KQ-50B超声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咖啡因标准品(纯度99%以上,广佛精细化工公司);三氯甲烷;高锰酸钾;氢氧化钠;乙酸锌;无水硫酸钠;亚硫酸钠;亚铁氰化钾;硫氰酸钾;磷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样品前处理

在250mL分液漏斗中,准确移入10-20mL经超声脱气后的可乐饮料样品,然后加入1.5%高锰酸钾溶液5mL,摇匀,静置5min,加入亚硫酸钠-硫氰酸钾混合溶液10mL,摇匀,加入磷酸溶液1mL,摇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加入50 mL重蒸三氯甲烷,振摇100次,静置分层,收集三氯甲烷,水层再加入40mL重蒸三氯甲烷,振摇100次,静置分层,合并俩次三氯甲烷萃取液,并用重蒸三氯甲烷定容至100mL,摇匀,备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检出限

配制浓度为0、5、10、15、20 ug/mL的咖啡因三氯甲烷标准溶液,以0 ug/mL标准溶液作参比,每个浓度在276.5nm波长下测定6次吸光度值,RSD在0.19%~1.85%之间.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咖啡因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咖啡因浓度在0~30 u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456 X-0.0019,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3ug/mL。

2.2 实际样品测定

我们以不同品牌的可乐饮料为实验对象,测定其中含有的咖啡因,含量见表1。

表1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及回收率

Table 1 Contents of caffeine in samples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RSD)在0.25%~2.03%之间,同时做回收率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7.5%~101.3%。

3 小结

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测定,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可满足食品安全中对可乐饮料中咖啡因含量检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Maurice H, Andre de K. J. Chrom atogr. A[J].2007,1154(1):3-25.

[2]Eiji U., Harumi O., Isao S., Hiroshi M. J.. AOAC. Int.[J].2003, 86(6):1241-1251.

[3]Pang G. F., Liu Y. M., Fan C. L., Zhang J. J. , Cao Y. Z., Li X. M., Li Z. Y., Wu Y. P., Guo T. T.. Anal. Bioanal. Chem[J].2006,384:1366-1408.

[4]Darinka S., Lucija Z. J.. Chrom atogr. A[J].2003, 1015(1): 185-198.

[5]Ji Sujuan, Liu Changjiang, Sato Motoaki, Li Dongxiu, Li Junqi. PTCA Part B: Chem. Anal[J].2006, 42(11): 914-917.纪淑娟,刘长江,佐藤元昭,李冬秀,李俊奇.理化检验:化学分册[J].2006,42(11):914-917.

[6]Zhang H., Chen Z. L., Yang G. S., Wang W. Z., Li X. Q., Li R. J., Wu Y. J.. Food Chem istry[J].2008, 108(1):322-328.

[7]Sheng Xuan, Chen Changjun, Ding Zhenhua,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 is Laboratory[J], 2006, 25(7): 75.盛旋,陈昌骏,丁振华,等.分析试验室[J].2006,25(7):75.

上一篇: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