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的行为定性

时间:2022-06-25 01:28:33

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的行为定性

【案例】2010年2月3日,上海某区法院根据一份民事调解书,责令钱某经营的上海某服饰有限公司履行偿付江苏某公司人民币52万余元的付款义务,向上海某服饰公司发出执行令,责令该公司履行付款义务。2010年11月16日,因该公司未支付余款人民币13万余元,上海某区法院依法作出执行裁定,查封该公司布料31卷、空调13台及财务室、总经理室、陈列室各一间。当晚,钱某撕毁封条,将总经理室的部分财物、布料及生产机器等财产转移至他处后逃逸,致使上述调解书及裁定无法执行。同时造成该公司100余名员工罢工、围堵公司、上访等。

本文争议罪名为拒不执行裁定罪和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

【速解】本文认为,钱某构成拒不执行裁定罪。

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和拒不执行裁定罪的区别,一是在客观行为表现上,前罪行为只限于非法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而后罪则不限于此类行为,包括任何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行为。二是在犯罪主体上,前者是一般主体,而后者是特殊主体,即负有执行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三是在行为发生时段上,前者可以发生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而后者则只能发生在法院的判决、裁定进入执行程序之后。四是在犯罪故意上,前者不要求特殊目的,而后者则具有拒不执行法院裁判的目的。就本案来说,首先,钱某是被执行人上海某服饰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法院裁定具有执行义务,符合拒不执行裁定罪的主体特征。其次,钱某非法处置的行为发生在民事诉讼执行阶段,且法院根据民事调解书所作出的查封裁定书,属于“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再次,钱某的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符合拒不执行裁定罪的行为特征。钱某将公司财产转移后,虽辩称其目的是为了以这些财产作抵押借款用来还债,但至案发,并未见其有偿还债务行为,更没有履行法院裁定的行为,故认定其具有拒不履行法院裁定的故意。最后钱某的行为是否情节严重。笔者发现,本案中,法院虽然只是查封了服饰公司财务室一间、总经理室一间、陈列室一间以及黑色面料31卷、空调共计13台,但根据有民事执行的相关规定,正在生产的机器不能查封,故本案法院查封了该公司的财务室、总经理室,即相当于查封了该公司包括生产机器在内的全部财产。钱某擅自将布料及机器予以非法移转、隐匿,因此导致了100多工人罢工、围堵公司,造成人员、车辆无法正常通行的,符合1998年最高法院下发的《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六)项规定的“其他妨害或者抗拒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认定为“情节严重”。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201620】)

上一篇:不同种类在定罪量刑时能否“等价折算” 下一篇:主题: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非法经营罪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