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时间:2022-06-25 12:34:42

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房地产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用地日益紧张,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趋向于高层及超高层化的密集型方向发展,日照资源与土地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日照条件对居民身心健康和居住区整体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日照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地区也将日照影响分析报告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并通过日照分析报告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以沈阳市为例,本文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阐述日照分析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角度出发,对日照分析充分考虑到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此作为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时的参考内容,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调整,缩短开发周期,在土地利用率不断的提高的同时,稳妥的协调建设单位与建设用地周边居住区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日照分析;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讨

一.背景

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居住与活动环境,以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延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使命,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高层及超高层的居住小区大量涌现,因日照退缩间距而引起的“阳光”维权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有的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有的是在媒体上曝光,有的甚至向法院。在沈阳,日照分析已成为制约规划方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一票否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日照的影响,避免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反复调整。下面就以沈阳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日照分析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二.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承担着众多职能,其中居住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居住区是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所,其内涵是居民日常生活、居住、栖息等。居住区规划对建筑设计实施中起关键指导性作用,主要解决居住区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居住区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要求和建筑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不同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主要解决的居住区规划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居住区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三.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须由规划设计甲、乙级资质或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正版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方法规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改建或已建的建筑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通俗地讲,是建设单位为了确定拟建建筑对自身和对相邻居住区建筑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编制《日照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是为了保障居民享受到最低限度的“阳光”的科学工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不同纬度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需要更长的日照时间。以沈阳为例,沈阳属高纬度严寒气候地区,住宅主采光面居室的日照时数,在有效日照时间带不低于大寒日2 小时。

四.日照分析报告在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当前,应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日照分析科学手段,对居住区日照进行分析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备受广大居民关注,也是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4.1 日照分析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直观的数据,在政府出让地块前,通过日照分析预评估可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保证新项目对周边在居住小区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是不大于4.0 的容积率,不大于35%建筑密度。毫无疑问,满足这样的规划设计要点,规划方案应是33 层或以上的高层住宅。由于整个地块呈东西带状型,用地红线的东西向长约1000 米,地块的东面最窄处为55 米,无论怎样的规划设计方案都会对周边居住小区有影响。使得原有规划在满足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退让的前提下,采用一字排开的规划布局。虽然规划方案形成满足规划设计要点和《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但对于周边居住小区的影响考虑,它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即使是按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日照挡光补偿,也得不到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的认可。日照成为此项目的难点,被挡光的居民或是向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投诉,或是通过媒体上曝光,为自身“阳光权”展开拉锯战,形成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博弈局面,因此,政府在出让土地前应作一个日照分析预评估,给出一个“日照满足”的合理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4.2 在日照分析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不断论证,得出一个合理的“日照满足”的优选规划设计方案。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地块的规划设计要点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按规划设计要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而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对拟建的居住区有可能产生的日照影响,邀请专家,规划局和设计院等多方进行论证,选择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形成满足日照要求,并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案例:沈阳南塔某居住小区项目受地块的限制,由于日照问题未能解决,项目处于停工状态,群众,政府,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经历2 年多的漫长协商。经过反复分析和论证,政府同意降低容积率,把容积率调整为3.3。将原有规划设计方案中33 层的高层住宅调整为5 层、15 层、20 层、28 层和32 层的建筑组合,重新选型建筑单体,尽可能做小标准层面积,通过日照分析报告,给周边居住小区广大群众一个最优最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日照挡光赔偿标准在《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基础上提高几个档次给挡光户的群众,并对有损光户的群众给予一定的一次性采暖补贴,由此,得到周边的居住小区的广大群众较高满意度,规划设计方案也得到群众、规划局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多方的认可。

4.3 相关部门的职责

4.3.1 规划主管部门

在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要点,和审批规划设计方案时,日照分析作为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报告数据,优先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3.2 群众、法院

日照维权过程中,被挡光的群众往往会提出日照分析报告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但又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大多数情况需要借助于第三方 法院,通过实测来判定,唯一的判定方法是大寒日(冬至日)的有效日照时间,但这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时效性。而科学的先进计算机日照分析可以高效、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同时也平衡了群众、政府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

4.3.3 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开发商一直扮演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引擎,在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希望利益最大化,缩短开发周期,大多数拿地半年开工,一年内销售。在这种条件下只有通过日照分析和论证得出最优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不是在没有论证前,凭丰富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进行日照分析论证,既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保障了开发商利益的最大化。

五.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利于日照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实例,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改变单纯按日照间距和规划退让,选择南北向行列式(并列式)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既丰富了建筑空间,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建筑单体选型上尽可能选择板式住宅,比较优的建筑体形系型系数,减少建筑自身遮挡;

(2)建筑单体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

(3)规划布局采用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

(4)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规划布局布置建筑单体;

(5)在同栋建筑中将对其他建筑有遮挡部分,局部考虑经济性减少层数;

(6)在同一居住区里规划几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如南低北高规划布局,周边围合式规划布局,混合式规划布局等。

六.结语

随着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层及超高层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居住区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日照关系越发复杂,居民对“阳光”需求越高。规划主管部门在处理各种“非典型”的日照影响问题时更要严谨,结合地域特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地方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政府出让土地前,用现有最先进的日照分析科学技术手段,给出一个合理可控制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阳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2 年版)

[4]《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工业出版社

[5]《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令64 号)

上一篇:农民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与举家迁移分析 下一篇: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