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大化县武城村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

时间:2022-06-25 11:52:18

关于广西大化县武城村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

摘 要: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以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需要我们经常测算,给我们提供定量的设计参数,合理市郊的开展更进一步的设计工作。本文就该项工作的实例开展进行浅述。

关键词:滑坡 推力及稳定性能超群 分析 评价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51-02

1 计算模型与工况

1.1 计算模型

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确定,按危害对象等级划为三级。根据勘查结果分析,勘查期间滑坡体整体处于暂时稳定状态,采用折线滑动法对滑坡主纵剖面(即1—1′、2—2′、3-3′剖面)进行计算时,滑坡体坡面地形线及可能滑面均简化成折线,分条块进行计算。计算简图见图1~图3。

1.2 计算工况

由于暴雨及地下水对滑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在滑坡中部公路坡脚处有S1泉水出露,ZK7、ZK8及TC5测得下水位均接近地表,且滑坡体中部和滑坡剪出口(冲沟)处常年有地下泉水出露,即滑坡体的稳定性在天然条件下也受地下水的影响,因此拟采用如下两种工况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计算。(1)自重+地下水(工况Ⅱ);(2)自重+暴雨+地下水(工况Ⅲ)。

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确定该滑坡危害等级为三级,并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确定防治工程设计等级为Ⅲ级,选取安全系数KS如下:(1)设计。工况Ⅱ:自重+地下水,KS≥1.10;(2)校核。工况Ⅲ:自重+暴雨+地下水,KS≥1.05。

2 计算方法与参数选取

2.1 计算方法

根据野外调查和滑坡勘查成果分析表明,孟兀屯滑坡可能发生折线滑动,滑动面为全风化粉砂岩与强风化粉砂岩接触面处,稳定性计算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传递系数法公式见《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附录E,具体如下:

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

(1)

其中:

滑坡推力计算公式: (2)

其中:下滑力Ti: (3)

抗滑力Ri:

(4)

传递系数: (5)

孔隙水压力Nwi: (6)

渗透压力平行滑面的分力TDi: (7)

渗透压力垂直滑面的分力RDi: (8)

式中::第i条块的重量(kN/m);:第i条块内聚力(kPa);:第i条块内摩擦角(°);:第i条块滑面长度(m);:第i条块滑面倾角和地下水流向(°);A:地震加速度(单位:重力加速度g);:稳定系数;:第i块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即:

2.2 计算参数选取

2.2.1 重度的确定

根据室内土样检测结果,综合确定如下:滑坡体:可塑状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9.50 kN/m3,饱和重度取20.2 kN/m3;全风化粉砂岩(粉土)天然重度取19.60 kN/m3,饱和重度取20.4 kN/m3。滑带土:天然重度取19.6 kN/m3,饱和重度取24.0 kN/m3。

2.2.2 滑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

滑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合理与否,对滑坡稳定性计算起关键性作用。滑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经反演分析、类比及当地经验取值结果如表1。

3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结果评述

根据上述参数对各滑坡纵剖面进行抗滑稳定性计算,并验算局部稳定性,其结果见表2、表3。

通过综合分析孟兀屯滑坡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影响因素及滑坡现场调查和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斜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孟兀屯滑坡在不利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极可能发生滑动破坏。严重威胁到孟兀屯村和穿越该乡村道路人员的财产安全,影响人民生活正常进行。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加固治理措施。

通过对1—1'剖面、2—2'剖面、3—3'剖面粉质粘土层土土岩接触面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在天然状态(工况Ⅰ)下斜坡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工况Ⅲ)下斜坡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不会发生次级滑坡。

4 结语

由于工程案例的差异性,每个项目都要按实际情况进行,地质灾害滑坡项目都要进行滑坡推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评价,提供确切的定量的设计参数,保证地质灾害治理有良好的效果。需要我们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S].

[2] 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DB50/5029-200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公路桥涵水文计算方法及流程研究 下一篇:解钩风缸组装工艺性研究及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