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科学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25 09:30:33

基于脑科学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尽管学英语的人较多,但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人才却相对较少,本文在分析脑科学新近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它们是快乐情境教学模式、双脑运动教学模式、听说领先教学模式以及音乐(韵律、节奏)教学模式。希望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对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脑科学;成果;英语;教学模式

当前,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日益趋向全球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将更加普遍。因此,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公民必备的条件之一。

根据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统计,我国现阶段正规在校学习英语的学生接近1.5个亿,加上非正规学习的学生人数(自学、参加培训等),总人数已有两个亿。如果把小学阶段学英语的人数都包括在内(我国从2001年起,有条件的小学三年级开始逐步开设英语),那么我国目前学英语的人数会超过2.5亿。[1]但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的类型来看,我国各级各类的英语人才需求缺口依然较大。究其原因,我国尽管学英语的人较多,但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人才较少,具体的说,能够符合国际标准的英语人才少了。有人做过统计,按照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来计算,每一位学生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累计要超过1200学时,这并不包括平时自学的时间,但许多人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听不懂、说不出的英语学习者依然大量存在)。

如何教好这庞大群体,促使他们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改变这种投入大、耗时长、效率底的局面,从而保证我国人才质量,一直以来是广大学者和教师关注的大事。本文将从脑科学新近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

一、21世纪是“脑科学的世纪”

近十几年来,随着大脑研究技术的创新,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发展,脑科学已成为当前科学领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世界已有很多国家把脑科学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如美国的“脑的十年”计划、欧共体的“EC欧洲脑十年”计划、日本的“脑科学时代”计划等等。我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了 “人类脑计划” 国际组织,该组织的目的就是汇聚世界知名的神经科学和信息学专家共同研究脑、开发脑和创造脑。由于脑科学的迅速发展,在科学界最有权威的刊物《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上,几乎每期都可以看到相关脑的最新成果出现。从上面可以看出,21世纪――脑科学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一)“脑内吗啡”的奇特效力

早在1983年,英国的《自然》首先发表了有关“脑内吗啡”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它用科学家的眼光第一次阐述隐藏在神秘大脑里的无价之宝,这应该算是大脑科学的一大进步。

对于“脑内吗啡”发现,很多人认为这种物质不过有镇痛的作用而已,没有什么大作用。

但是,最新的研究证明,“脑内吗啡”是一种特别的神经递质,它不仅对脑发挥作用,而且在身体内也起着调节作用,有一种“脑内吗啡”被人们称为神经肽(Neuropathies)或是脑啡肽(Encephalin)。它不仅能够让脑缓解疼痛、产生欣,而且在人的肠道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食物在消化道内运动,加速食物消化。大恼还能够生成另外一种被称为B―内啡肽(Endorphins)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萦是“脑内吗啡”中最有效力的物质。 B―内啡肽存在于脑中央的一个神经网络,它能促进特定的行为具有良好的感觉,例如减缓饥饿、止渴、从事和从潜在的危险中逃脱。这些对于个体和种族生存是很必要的。[2]

那么,如何使大脑产生出更多的“脑内吗啡”呢?

研究表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采取积效向上的态度大脑就全产生出对人有益的“脑内吗啡”。它们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应该指出的是,不同的心情,大脑就全产生出不同的”吗啡”。研究发观,一个人生气或愤怒时,就会感到精砷紧张而过度兴奋,这时候,大脑内就会生成一种荷尔蒙。经过专家研究验证,“这种荷尔蒙不是我们所说的“脑内吗啡”,而是―种毒性很大的物质,据估计,这仲毒性仅次于目然界中的蛇毒。”[3]值得庆幸的是,发怒的叫候所产生的这种吗啡,每次的数量都微乎其微,不足以制人于死地,但是如果经常“勃然大怒”,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观察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总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物质就会引起疾病,这种含有剧毒的荷尔蒙可以使入萎靡不振,可以加速衰老,甚至英年早逊。

因此,我们主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从好的方面去想,知足常乐,开朗豁达。这样我们就会无病无痛,保持大脑的健康。

(二)不平常的算式:1+1≥5

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左脑是依靠语言为主的分析和抽象概括的中枢,是科学脑。它主要分管逻辑思维、意识、直线造型物、来自身体右侧的信息、机械记忆及语言、逻辑、数字、数学、顺序和拼音文字等有关学术性的活动,因此,有人也称其为“学木性”左脑。

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是直觉思维的中枢,是艺术脑。主要分管整体感知、创造力、皮肤触摸感、潜意识、风景的映像、音乐韵律、自然声、来自身体左侧的忆息、情感、新颖性学习、三维空间记忆以及空间、图画、想象、图案和汉字等涉及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有人也称其为“创造性”右脑。(见下图)

在左脏和右脑之间有一个每秒传输数百万信息的“交换中心――小胼胝体(Corpus Callous)。它拥有3亿个活跃神经细胞、30万根轴突组成的神经纤维,将左右脑两部分连接起来。左右脑通过该“文换中心”的生物电和化学电进行系统连接,能瞬时将信息传递开去。

有科学家们预言,两脑相比,右脑存在的潜力约为左脑的]10万倍。如果左脑加右脑协同活动,其效果不是1+1=2,而是会增大5倍、10倍,甚至更多。即世界上流行的公式:“1+1≥5”。[4]如在美国涅狄格州Bryan市的米德小学,孩子们用一半时间学习各艺术课程,另一半时间上常规课程。结果,他们在数学、语文和其他科目的成绩都有提高。欧美的其他学校效仿这一做法,也取得了同样的结果。这说明为开发右脑功能所花费的额外时间也有助于左脑功能的发展。

脑科学最新研究证实,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在进入大脑之前大部分是整齐规则地交叉着的。左脑支配右半身神经,右脑支配左半身神经。尽管左右脑都有自己的特性,但是它们一直都在协调工作,就象美国学者奥恩斯丁(Ornstein)所言:“它们有相同的皮层,相同的脑干,相同的脊髓。每一个半球都与另一半球共享着数年的经验。……几乎没有任何事情是由脑左半球或者是右半球独自控制的。”(《右脑》〈The Right Mind〉,1997,p68.)近来,许多研究也显示,事业成功者大多是右脑功能得到较大程度开发者。所以,左右脑协调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受教育者事业成功。

(三)神秘的威尔尼克语言区

为什么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效率不高呢?2005年,教育部设在306 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最终揭开谜底。[5]专家认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不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

原来使用表意象形文字(如汉字)与使用线形文字(如拼音、字母)的人类在大脑中主导使用的语言区是不相同的。使用汉语文字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Broca`s Area),布鲁卡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Wernicke`s Area)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而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布鲁卡语言区几乎用不到。威尔尼克语言区更靠近听力区。我们所说的中文特殊语言区,就是此前人们所说的布鲁卡语言区。(如图:大脑左半球分区

功能[6])

众所周知,拼音文字是线形文字,像英、德、法等文字都属此类。使用拼音文字的人若出现语言阅读障碍,一般都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出了问题;而使用中文这种表意象形文字的人,如果存在语言阅读障碍,那他一定是位于大脑前部的布鲁卡语言功能区出了问题,与后脑无关。布鲁卡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记忆主要靠“运动”。而威尔尼克区靠近听力区,记忆主要靠听说。

它的发现,对改进今后语言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拼音语言功能区不在同一个地方,那么我们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寻找适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威尔尼克语言区的作用。

(四)音乐(韵律和节奏)――奇妙的神经冲动

科学家很早发现,在人类倾听美妙的音乐时,大脑中会产生极其复杂的神经冲动。首先,声波进入我们的耳朵,在耳蜗处由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e )转换成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又从耳蜗传递到左侧和右侧颞叶的特定区进行加工。假设进入我们耳朵的是组成一首交响乐的音符,如果我们要弄清楚音乐的意思,刺激就必须从颞叶传递到额叶的工作记忆中。音乐一直呈现,大脑必须在几秒中或者几分钟保持注意这一段声音,并将它们与新进入脑的音乐进行比较。这就是工作记忆进行编码的地方,它允许大脑将声音保持一段时间并同时进行解码,额叶就会将声音感知成奏鸣曲或交响乐的模式并贮存起来。

最新的脑科学成果表明,音乐(韵律、节奏)并不只是右脑的专有特性,相反,新的脑成像技术显示,音乐(韵律、节奏)引起的神经冲动分散在两个半球的特定区域里。并且,加工音乐的脑机制与脑其它基本功能牢牢交织在一起,比如脑的情绪功能、记忆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等。更有趣的是,人类脑总是先倾向于检测音乐和语言的模式。研究证实,只要人类在认真的理解音乐、弹奏一种乐器、谱写一首歌曲或是有节奏的敲打某一乐器,这些脑体验会激活认知、视觉、听觉、情感以及整个大脑的运动系统,很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通过工作记忆区进行编码并迅速传递到大脑皮层,变成长时记忆储存起来。[7]

这一发现,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在教育教学中灵活运用音乐(韵律、节奏)的积极作用。

二、基于脑科学的英语教学模式

有学者说:“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学,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脑的开发。”[8]这句话直接阐明了教育与脑科学的紧密关系。我们应该根据脑发育与活动规律、根据脑认知活动及发展的规律建立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教育。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着脑的活动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及脑机能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脑科学研究的新近成果,笔者认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语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种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值得说明的是,下面几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决然分开,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只不过在教学过程中以哪一种模式为主导而已。

(一)快乐情境教学模式

根据“脑内吗啡”理论可以得知,大脑内的“吗啡”神经肽可以促进人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态,并且,只有人具有人类心情愉快,开朗豁达,大脑才会产生更多的“吗啡”。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乐起来,促进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美国学者詹森(Jensen)也曾经说:“健康的脑造就健康的学习者,而当健康的学习者同时拥有一个快乐积极的学习环境时,将会一举获得成功。”[9]这种教学模式至少有以下3点好处:

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有压力或者很紧张。如果很轻松的就能获得知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就会增加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和勇气。现阶段,学生的自尊心普遍很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不愿意开口说英语,为什么呢?他们担心说错了而怕别人笑话,这就是学生在大街上,即使碰上外国人也不敢开口说话的原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环境,学生的畏惧感就很有可能消失。

③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会大大增强。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探讨、相互启迪、相互帮助。一种自主合作、共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会逐步形成。

但是,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一走进课堂,居高临下,表情严肃,神态镇静,看到学生的错误大吼一声或者横眉冷对,恐怕学生再高的学习热情也会瞬间离他而去。可惜的是有些老师反而会称赞这样的课堂:“学生安静,听课认真。”

(二)双脑运动教学模式

大脑中奇妙的算式“1+1≥5”告诉我们,如果左脑加右脑协同活动,其效果不是1+1=2,而是会增大5倍、10倍,甚至更多。因此,外语学习要开发右脑参与学习的巨大潜能,即在保持原有左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强化右脑。充分开发右脑潜能,优化左右脑的协同作业。由大脑左右半球的特性可知,内容(左半球所擅长的领域)很重要,但是只有内容而无情境(右半球所擅长的特性)的教学也常常没有意义。我们需要在对学生有意义的并与其生活经验有联系的情境中教给学生内容,这就是“双脑运动”的教学模式。它能快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施双脑运动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①想象法,表象联想可使需要经过左脑才进入右脑的信息从一开始就直接记忆在右脑里,如记忆单词“eye”(眼睛),可将两个e想象成两只眼,把y想象成中间的鼻子。

②大声法,对声音和韵律的编码加工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大声的言语刺激可强化右脑对言语活动的参与。因此,我们对学生应该经常强调大声说英语和读英语的必要性。

③思维导图学习法,把知识变成图形的模式可以加速右脑对知识的编码储存。例如,要记忆hand(手)、foot(脚)、shoulder(肩)、elbow(手轴)等单词,可以依据人体形状画一个图形,图形上标示出人体各部分相对应的英语。学生记住图形之后,相对应的英语单词记得牢也记得准确。

③音乐入静冥想法,利用轻音乐、心理暗示或冥想可使身心入静从而诱导右脑活跃,如可伴随轻音乐记单词或配乐朗读等。

④活动表演法,尤其是左肢动觉法可使右脑兴奋。例如,在讲授“How to give first aid ? (如何进行急救) ”这一课时,可以先设置急救情景,让学生表演急救的过程,并用英语说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掌握急救的技能和实用英语的表达方式,并且一些重要短语如“mouth to mouth(人工呼吸)、lie down on the back(平躺)”等都会很容易记下来。

现阶段,依然有些老师采取“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懂了没有、会不会实用都不是老师最关注的事情,往往一节课下来,老师确实很疲惫,因此,这些老师常常以 “态度认真,工作辛苦”来安慰自己。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教死书”、“读死书”现象吗?

(三)听说领先教学模式

根据“威尔尼克语言区”理论的观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大脑语言区与西方人不同。使用象形文字(汉字)的人类主要使用布鲁卡语言区,而使用拼音文字(英语)的人类主要使用威尔尼克语言区,既然我们也拥有“神秘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我们就应该改进教学方式,挖掘威尔尼克语言区的潜力,充分利用它的英语学习功能。

我们知道,中文语言功能区(布鲁卡语言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就应有所不同。要想学好中文显然要多看、多写、多说,总之要靠“运动”来记忆;而学习英文则应注重营造一个语音环境,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因为学习英文的那一个语言功能区(威尔尼克语言区)更靠近听觉记忆区(颞叶区),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尽可能多地采取听说领先的教学模式。听说领先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个过程:

第一步,先把所学内容听二至三遍,听懂大意即可,不强求完全听懂。学生可以做一下简单纪录,以便为第二步“说”做好准备。

第二步,鼓励学生把第一步所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说错了不要紧,有必要时,老师可以给予帮助和提醒。对说的好的地方,老师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第三步,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话,导出今天必须掌握的新内容,有的地方还应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笔头练习。为第四步的实践做好准备。

第四步,实践和提高。

英语听说领先教学模式的原理其实与我们婴儿时期学说母语一样,在我们开始学喊“妈妈、爸爸”等音节时,我们首先并不需要会写“妈妈、爸爸”,而只是会听、会说、会用罢了。会读、会写 “妈妈、爸爸”,那是第二阶段的事了。

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依然有些老师忽视了学生首先应该会听会说英语的必要性,他们却十分擅长为学生讲解深奥的英语语法知识,尽管有许多学生开口说英语不行,但他们大部分人却能够在英语考试中拿到高分。老师们也常常为自己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英语语法专家”而感到欣慰。试想一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吗?

(四)音乐(韵律、节奏)教学模式

从“音乐――奇妙的神经冲动”理论可知,音乐(韵律、节奏)引起的脑体验会激活认知、视觉、听觉、情感以及整个大脑的运动系统,并且很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通过工作记忆区进行编码后,迅速传递到大脑皮层,变成长时记忆储存起来。因此,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提倡使用“音乐(韵律、节奏)教学模式”。实施“音乐(韵律、节奏)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下3种方法:

①环境烘托法,老师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来增强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思想情绪,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老师可以播放诸如亨德尔的《水上音乐曲》(Water Music Suite )或者维瓦尔第的《四季》(Four Seasons)等等,它们能够让学生平静而镇定。在平静的气氛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或进行曲,学生会很快活跃起来,并能鼓舞他们的士气。

②歌曲改编法,就是老师利用现有动听歌曲的旋律,配上学生所学的内容,方便学生记忆,并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26个字母以及它们的顺序,老师把莫扎特谱写的歌曲《小星星变奏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改编成了脍炙人口的字母歌《ABC歌》(The Song of ABC),学生容易记也记得牢。

③内容嵌入法,音乐(韵律、节奏)为那些很难保持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存储机制,一般说来,嵌入到韵律或音乐中的信息比起散文中包含的信息容易记忆的多。例如关于单词十二个月份(January, February, March……)的记忆,老师可以用打节奏的形式,把十二个月的单词有节奏的读出来,并伴随一些手势,这样学生会产生兴趣,并乐于记忆这些单词。内容嵌入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嵌入音乐中的诗歌,学生会自然产生联想,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注释]

[1] 教育部. 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7.5

[2](美)沃尔夫(Patricia Wolfe).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50-51

[3] 杨凡用.克隆天才:21世纪大脑开发和利用的最新科学报告[M].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4,134-135

[4] 孟万金、宫群.基于脑科学的英语新教学法 (新学法分册).南海出版公司,2001.6 ,2-5

[5] 朱虹.关于英语习得布鲁卡语言区与威尔尼克语言区 [J].山西科技.2006.2, 82-83

[6] 图片来源:朱小燕.揭开英语难说之谜:中国人大脑语言区与老外不同[N/OL],北京科技报.2005-4-20(www.省略/05society/system/2005/04/20/006095989.shtml)

[7](美)沃尔夫(Patricia Wolfe).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132-134

[8]富邝.教育改革要关注脑科学研究成果[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36-37

[9] (美)詹森(Eric Jensen).不同的脑,不同的学习者[M]. 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4-5

[参考文献]

[1] (英)罗赛尔(Peter Lousier).大脑的功能与潜力[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88.7

[2] (美)沃尔夫(Patricia Wolfe).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

[3]孙久荣.脑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

[4](美)詹森(Eric Jensen).不同的脑,不同的学习者[M]. 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

[5]丁德成等.现代脑科学与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9,189-193

上一篇:浅谈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