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形成竞争内核 打造“元宝曲线”

时间:2022-06-25 06:15:48

中航工业:形成竞争内核 打造“元宝曲线”

近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应该非常扬眉吐气,底气十足。历时数十年研制的太行涡扇发动机研制顺利,能广泛应用到民用航空飞机与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新一代“太行”也进展良好。在近日中国航空发动机专家、工程院院士陈懋章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运-20上使用的发动机最终将会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发动机,目前其研制进展很好!”。无论是至关重要的发动机正在筹谋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还是航空配套产业的百花齐放,陈院士的一番话都挥洒出了中航工业与航空人的喜悦与自信。

“元宝曲线”与内核竞争力

五年完成市场化改革,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与世界航空产业链;总部与旗下分公司全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技术、管理的方向,向品牌价值塑造、商业模式创新、集成网络构建的新的竞争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挑战销售收入一万亿元的奋斗目标,十年实现与世界航空巨头并驾齐驱;四十年实现中国航空科技与产业领先世界。

当下,这些宏伟目标清晰的张贴在中航工业集团官方网站上,格外引人瞩目。而在中航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且要站在更高的历史格局与大视野下,思考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的未来与问题。今年4月,在2013博鳌亚洲论坛上林左鸣就当前制造业形势与未来第三场工业革命发表了题为《无需对“产业空洞化”谈虎色变》的演讲。

演讲中林左鸣认为,“产业空洞化”对于真正掌握“内核”竞争力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伪命题。以美国为例,美国以军工为代表的核心高科技、前沿高科技的产业从来就没有外流过。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其实是一种把低端产业链剥离转移到后发国家的过程,林左鸣将其定义为“碎片化”,发达国家在牢牢控制着研发和营销等产业链高端的同时,从来也没有将高科技的核心部分转移出去,整个产业布局基本上是由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两端,由军工高科技、前沿科技产业为中间凸起部分构成的“元宝曲线”,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形成了微笑曲线翘起来的两个“嘴角”,而以军工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成套装备制造业在本土制造,使美国的产业形成了一个垄断性的“倒微笑曲线”,两者构成了一个有趣的元宝型。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不仅长期的站在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个顶端,而且在金融和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倒微笑曲线”也站在顶端,两种“微笑曲线”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发达国家稳固而富有竞争力的“元宝曲线”。

专业化重组 蓄力内核竞争

而对于中航工业的发展思路就是借鉴发达国家的这一套方法,大力发展核心技术产业,同时抓好金融服务领域的建设。中航工业掌舵人林左鸣曾表示,在符合十精神基础上,国有企业首先增强其资本运作能力,中航工业集团将遵循专业化重组的路径,使上游公司拥有较强融资能力,筹集到资金后,通过专业化板块的需要来投资项目,项目成功后,再装入到相关金融板块上市公司中去。同时,中航工业金融板块将关注融资租赁与信托业务。林左鸣指出,“如果我们打算发展一种新型民用飞机,母公司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私募基金等合作来进行融资,等新款飞机取得适航认证后,再由上市公司购进。这种方式是良性的,对小股东也是好事。”目前来看在海外并购暂时放慢的情况下,中航工业还会进一步加大与海外技术合作的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集团对外合作及整体资产证券化水平。

对于中航工业来说,航空发动机是重中之重,近期其投入100亿元进行航空发动机研发,通过资本的运作,中航工业会根据项目情况匹配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进行组合,以使得资金风险降低并且增加研发效率。同时千亿元国家资金也陆续到位,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水平将再上台阶。中航工业旗下沈阳黎明厂和中航工业西航公司是牵头单位,相关科研院所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将广泛参与配合。

业内人士预计,通过资本运作和国家项目支撑,中航工业旗下发动机板块的上市公司形成利好,高温合金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也将获益,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航工业将逐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加速转型升级,快速形成自己的竞争内核力。

展望新工业革命 实现数字化制造

在2013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了舆论聚焦的焦点。

对于中航工业如何展望第三次工业革命,林左鸣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个数字化制造的时代,这个时代将会主要有以下生产方式变化的特征:一是自工业化,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先进的网络化环境、相应的管理变革和法律制度,如适应互联网应用的专利保护制度等等,这些将使社会进入一个自工业化时代。二是基于自工业化条件下环保绿色的再制造化。

林左鸣展望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其能真正解决“产业空洞化”问题。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等数字化为核心,引起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自生产”的一场巨变,这种变革将使人类进入“自工业化”时代。这种“自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制造业可以在继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链大分工的基础上,在全球进行“分布式”的生产,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个人都可以成为制造中心,而这恰恰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更高发展阶段的延续。他同时强调,在自工业化时代,就航空工业领域而言,以后可能不是飞机制造公司造飞机,而是飞机的用户――航空公司采取自工业化方式生产飞机,由他们组织全世界气动力学专家、结构力学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一起来研究飞机怎么设计。原来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分离,现在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合为一体,开展自工业化。

而实现自工业化的数字化制造,首先是推进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加速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其中,材料的革命才是真正带来完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基础。今天所有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都和材料技术有着极大的关系,无论是加工元器件,还是制作模具,并且在新兴的3D打印技术层面,新材料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对于航空工业还是我国整体制造业来说,有分析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制造业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中速发展将成为常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制造业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中航工业掌握发动机等核心竞争力仅仅是个开始,在长期来看,大的利好的方向道路广阔,一些积极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在形成,不断的形成竞争内核,打造“元宝曲线”将对我国制造业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综合ICU每日质控检查护理记录缺陷分析 下一篇:改良侧切法治疗陈旧性肛裂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