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民生资金信息化监管体系

时间:2022-06-25 05:46:18

着力构建民生资金信息化监管体系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各级财政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到民生领域。民生资金种类多、范同广、数量大,就泰州而言,年均达260多亿元,民生资金的超大流量,积累规模的日趋庞大,给资金管理带来的风险不断增加,也日益成为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高危领域。加强对民生资金的监督管理,保障老百姓“生计钱”、“养命钱”的安全,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责任。2012年以来,泰州市按照“科技保障、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思路,依托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以科技应用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着力打造“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民生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了对民生资金的动态、高效监管。

突出问题

从监管主体来看,多头实施,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目前就某一项资金而言,地方上的人大、政府、纪检监察机关以及财政、审计等部门要监管,条线上的主管部门也要监管,既容易造成多头管理、重复检查,也容易形成监管“真空”和“盲区”。从我市情况看,受时间和精力等因素制约,以前每年仅能选择一两个资金流量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几个检查组在一个“热点”部门“撞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那些资金规模小、流向分散、监管难度较大的项目,则往往无暇顾及。

从监管手段来看,传统手段方式陈旧,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以前对民生资金通常采用静态监管的方法,相关监管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走访、翻阅账册、查对票据等方式,对资金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比。受人力和技术手段制约,往往只能了解某个统计节点上资金的即时情况。传统手段效率低下,不仅使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同时也给被检查单位和基层增加了负担。

从监管渠道来看,信息不公开、运行不透明,社会监督难以实施。目前社会公众获取和反馈民生资金信息的渠道较少,且受制于相关部门的和受理情况。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作为外部监管主体的群众对资金的类别、数额、拨付、运行等情况难以掌握,群众监督只能流于表面。同时,在新闻媒体实施监督时,一些责任部门常常以各种借口逃避甚至阻挠舆论监督。

从监管力量来看,素质不高,力量薄弱,直接影响监管效果。传统监管方式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而专业或专职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监管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监管人员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无法对电子单证数据以及繁多的财务账册进行审核,监管工作“程式化”、“形式化”;同时,与面广量大的资金总量、艰巨繁重的监管任务相比,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实践探索

第一,注重整体推进,构建科学完善的公开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民生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将财政、发改、农业等20个部门、13大类86个资金项目全部纳入平台,对各类民生资金实施集中、动态、统一监管。建成“泰州市民生资金公开网”,设置百姓查询、工作动态、公示公告、办事流程、政策法规等10多个版块,将各类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民生资金的发放政策依据、对象、标准、渠道、名册等,以及各类民生项目的立项批文、申报程序、投资计划、资金来源、建设时限、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等情况,全部在网上实时公开;同时辅以报纸、电视、公示栏等载体随时公开动态信息,确保应公开尽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第二,强化科技运用,构建制约有效的监督体系。按照“科学规范、阳光运行、透明监管”的要求,将科技手段融入民生资金监管的制度设计和工作流程之中。一方面,构建“民生资金业务操作系统”和“民生资金监管分析系统”两个内部监督平台,在监管系统中设置4级6类70个预警点,增设系统智能报警和劣迹留痕功能,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从初始立项到资金拨付、使用、发放等实施全程、动态、实时监管,有效防范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廉政风险。另一方面,依托“民生资金公开网”打造外部监督平台,群众可随时查看民生资金的补贴政策、额度及分配使用情况,并可通过留言、在线投诉等方式进行监督。依靠内、外两个平台形成了组织监督、部门自我监督、系统实时监督以及群众外部监督的“四位一体”监控网,实现了每一分民生资金、每一个民生项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安全可控,彰显了科技防腐的刚性力量。

第三,突出制度建设,构建运转规范的保障体系。纪检监察机关牵头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组建“民生资金监控中心”,实施对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行的日常管理、监督监察和绩效考核。市、县两级涉民资金部门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本部门系统平台的运行维护、数据录入、信息更新、预警处置等工作。健全管理机制,出台《民生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民生资金信息化监管平台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发放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民生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从机构设置、项目管理、信息管理、资金管理、监控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强化考核奖惩,将民生资金监控平台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纳入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效能建设考核,考核结果与“人民满意机关”评选和绩效奖惩相挂钩。

监管成效

一是实现了民生资金的公开透明。监管平台推进民生项目和资金的信息公开,并接受公众的查询和举报投诉,消除了拉关系、跑资金、凭人情定项目等权力“寻租”空间,保障了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了民生资金的阳光透明运行。目前平台公开信息472条、工程类民生项目95个、发放类民生资金项目75个,公开发放名册32937份,涉及群众324万人次,涉及民生资金262亿元;共有5.67万人次进行网上查询,受理群众咨询投诉325件(次)。

二是提升了民生资金的监管效率。监管平台将民生资金各个监管部门连接成神经网络式结构体系,在资源高度共享的前提下,实现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解决了监管效率低下、重复检查等问题。同时,促进从传统的合规性监管向绩效监管转变,在加强对民生资金运行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管之外,更加重视对公共资源分配使用效益性的监管。

三是强化了民生资金的风险防范。监管平台能够实现自动巡检、自动预警和劣迹留痕,各级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民生资金运行中的滞留、挪用及其他违纪违规行为,有效解决事中防范难、管理难、纠偏难,事后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等问题,增强了民生资金监管的风险防范能力。平台运行以来,共发现并纠正各类违规问题126件(次),查处社保、农业、卫生等领域贪污、挪用、侵占民生资金案件13件,挽回经济损失46.3万元。

四是促进了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监管平台运用“科技+制度”的刚性手段,推进民生资金分配、执行、监督等三个环节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并将民生专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以及各层各级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都置于监督体系之中,实现了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全程、实时、自动、无缝隙监管,有效防控了民生资金领域的廉政风险,促进了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

上一篇:巧用民间资本 激发人才红利 下一篇:打造现代化“新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