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初探

时间:2022-06-25 05:40:08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初探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现状,结合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设计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在随后的研究中,对科研量化评价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表现在高校方面,就是科研工作的创新,科研成果的创新。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科研活动数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质量还有待改进。2000年以后,科研工作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学者也就科研工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基于传统的世俗理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对自然科学科研工作的研究相对来说翔实很多,可信性也高一些;而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本身研究难度要大一些,数据的可信性也不高,关注程度明显低很多,仅存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而人文社会科学却又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实质体现。基于以上这些,本文着重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评价,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活动的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在科技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我国科技活动的主力军之一,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投入和产出的研究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相差很大,整体状态比较落 后。

(1)纵向比较。一方面社会上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人力与资金上的投入相对较少。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从投入情况看,200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科人员共55176人,人文社会科研经费共963.11百万元,而自然科技人员共175405人,是社科人员的3.18倍,自然科研经费为18276.43百万元(不含科研人员工资),是人文社会科研经费的18.98倍。另一方面,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身而言,其研究的成果也相对较少。从产出看,200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数为2780项,而自然科学研究课题数为78112项,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数的28.1倍,教育部直属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获部级奖项119项,获省部级奖1424项,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获部级奖0项,获省部级奖859项(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2003)。

(2)横向比较。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文社会科学更是如此。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成立的“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课题组,第一次对世界近1400所大学科研竞争力的状况和水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从世界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来看,中国大学的学科整体力量不强,仅在化学、物理、工程学、材料科学有较好表现,其中北京大学有8个学科、清华大学有5个学科、中国科技大学有4个学科、武汉大学有2个学科进行了E S I的学科排名。由此可见,人文社会科学的竞争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指标设计说明

1.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深入研究了已有的对自然科学科研评价和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科研评价以及教育部每年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进行的评价基础上,形成了由4个评价模块(一级指标)、11个评价项目(二级指标)和31个评价指标(三级指标)构成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指标体系。

2.指标设计说明

本研究设计指标的主导思想是坚持系统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引导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总量和均量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1)科研创新基础条件。一是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是科研创新的重中之重,但是人力资源中的人才才是科研创新的关键。而相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人才的层次更是参差不齐,所以本文特选取了“R&D全时人员占教师队伍的比例”、“教师队伍士教师所占比例”两项指标来衡量人才价值,因为研究生也是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本文选取了“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一项指标来衡量研究生对人文社科科研工作的影响。二是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包括设备资源和文献资源,由于本文重点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评价,基于社会科学的特性,所用到的设备资源有限,而相应对文献资源即信息资源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仅以“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来衡量设备资源,以“图书馆文献总量”来衡量文献资源。而图书馆文献总量又包括图书馆藏书量、中外文现刊量、电子文献(中外文数据库)量,拟采用按照一定的比例折合成藏书量的方法,属于指标权重设定的问题,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三是R&D基地。R&D基地本文采用三项指标来衡量,包括研究生培养基地、部级人文社科科研基地、部级重点学科数。其中研究生培养基地是指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总数,部级人文社科科研基地指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四是学术交流。由于学术交流可以增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并且是交流前沿问题和高端研究的重要平台,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尤其重要,所以本文选取了“教师出席国际、国内会议人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人次”、“派遣和接受进修访问学者人次”三项指标来衡量。

(2)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科研工作的重点,投入的多寡和投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高低,这种投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一是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归结到一点就是钱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单位的经费都是钱,所以,在此不加以详细区分,以“R&D经费投入总额”来衡量总量,以“教师人均R&D经费”来衡量均量。其中R&D经费投入总额包括政府资金、企事业委托经费(学校从校外企事业单位按合同、协议获得的科研经费)和其他。二是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来衡量总量,用“教师人均承担纵向科研项目数”来衡量均量。纵向项目是获各级政府立项的项目,由于横向委托项目的研究难度一般要低于纵向项目,且横向课题经费较多,为避免与经费指标重复评价,此评价指标未考虑横向项目。并且鉴于部级项目从科研难度和经费上来说都比一般项目要高,所以本文单列“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来衡量部级项目。在这三项指标中,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数指部级、省(部)级、局级、校级、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总数。

(3)科研产出。一是论文著作。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性,不像自然科学科研成果可以以专利等形式表现出来,大多数仍然是以论文和著作的形式加以体现,用于实际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在科研成果方面主要考虑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和质量,总体来说从五个方面来加以衡量,分别是“SSCI、A&HCI、ISSHP收录论文数”、“SSCI、A&HCI被引论文次数”、“ CSSCI、CHSSCD收

录论文数”、“教师人均数”、“教师人均出版著作数”。根据期刊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之不同,可大致将其分为S S C I、A&HC I等源期刊、国内核心期刊或中文学术论文统计源期刊、其他公开发行的期刊等几个级别,的期刊级别(表现为期刊影响因子不同)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二是科研奖励。政府科研奖励包括部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地市厅局级奖励等不同层次。由于校级奖励以及大多数民间科技奖励的权威性、公正性、可比性都不够强,且其中的高水平成果一般都会申请更高一级政府科技奖,故这里我们选择了“教师人均获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数”这一均量指标来评价高校人均获奖情况。由于部级奖比较重要,科技含量比较大,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把部级奖单列出来以突出重点。由于本研究只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评价,故这里我们暂用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代表人文社科类部级奖,但相应下调一个等级。三是应用成果。由于人文社科的科研工作成果应用到实际的比较少,并且即使可以应用,产生的效益也是没有办法准确计量的,所以,我们只能采用有关部门的鉴定成果来表示,采用“应用成果提交有关部门数”和“鉴定成果数”两项指标。四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科研活动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产出衡量指标。我们采用“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和出站博士后总数”、“部级、教育部优秀青年人才数”、“获院士、部级荣誉称号数”三个指标来衡量。其中“部级、教育部优秀青年人才”包括“百千万”人才(杰出青年学者、优秀青年学者、青年学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杰出人才和跨世纪人才等。

(4)科研效益。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其效益难以用直观带来多大经济效益衡量,它需要的是同行专家的鉴定和社会实践的检验。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类型又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科研成果效益不易相互比较。这就存在一个以何种价值尺度来衡量科研成果好坏、质量高低的问题,本文统一采用效率来衡量。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劳动人事系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王雪峰,翟爱梅,等.一种基于DEA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J].中国软科学,2004,(8):20.

[2]童桦,唐慧君,唐晖.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评价指标体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17-18.

[3]安璐.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5-57.

[4]周新发,任佰玲.高校科研业绩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3,(5):26.

上一篇:论现代武术礼仪教育的礼思想基础 下一篇: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