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时间:2022-06-25 04:34:23

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摘 要: 文章介绍了索绪尔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理论,总结了中外学者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研究成果,并用图解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这两种关系。研究表明:所谓组合关系,就是组成一个句子的各成分间的关系,聚合关系就是对一个语句的同一成分的“举一反三”。

关键词: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索绪尔

一、概述

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开山鼻祖,结构主义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共时与历时”、“能记和所记”、“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及“社会语言和个人语言”(de Saussure,F.,1916),至今仍具有新鲜味道,本文着重谈谈索绪尔创立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索绪尔把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比作罗马建筑的某一部分。柱和楣(梁)的关系如图1所示,建筑物由柱和柱上面的楣组成,楣为门上的横木,引申为古典建筑中群柱所支的很长的横石。楣沟又分上楣,中楣和下楣,于是“柱+下楣+中楣+上楣”成为一种组合关系。图2给出了由柱、下、中楣、上楣构成的一种组合关系;由于柱的种类不同,建筑的结构形式又可分为“科林多式”及“伊奥尼亚式”等,这属于聚合关系。当然,由于下楣、中楣、上楣各自结构的不同,也能构成各种种类的聚合关系。索绪尔认为,柱支撑着下楣,柱与下楣组成一定的空间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组合关系。同时,人们看见的建筑结构可能是“伊奥尼亚式”,也可能会想到“多里亚式”及“科林多式”结构的房子,尽管这些结构的房子并不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我们可以联想,这种联想就是聚合关系。

二、研究现状

受索绪尔的比喻启发,很多中外语言学家都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做了深入研究。Bloomfield(1933)在他的《语言论》中接受了索绪尔“重要的不是语言事实本身,而是他们之间关系的”的论断。例如在音系学中,在单词bat中,音位/b/跟/a/和/t/之间构成了组合关系,在单词bat,cat和fat中,音位/b/,/c/和/f/处于聚合关系中。这两种关系一起决定了语言符号的身份。

美国语言学家Noam Chomsky(1957)在1957年首次提出转换生成语法,认为所有的语言形式都是由人头脑中的一些深层结构通过一系列转换规则衍生而来,尽管乔氏从来不分析组合与聚合关系的区别,但他的转换规则本身实际上是这两种关系的表达。如图3所示,句子=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组合关系),名词短语=冠词+形容词+名词(组合关系),每个规则所适用的不同情况就是一种聚合关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哲学家Claude levi-Strauss(1977)运用索绪尔的理论,创立了结构主义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上,组合关系可以指建筑学上的某种关系,如先有门,后有走道、内室和后墙等;而聚合关系则表现为门、走道、内室,后墙的设计可以各种各样。

许国璋(1991)认为组合关系是指语句的线性关系。在一个语句内,第一第二和第三个词有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组合关系的约定,把各个词连成语句。聚合关系,又称为选择关系,即选择一个适当的词来接上面已经出现的一个词。

结构主义的观点为句子不仅仅由一个个前后相关的单词组成,它们还有一个层级结构,由一层层的具有相同成分的词组组成。句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叫结构体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是直接成分分析法(也称IC分析法),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句子的内部结构(胡壮麟,2002)。

根据胡壮麟(2002)的观点,组合关系指一个单位和同一序列中的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在某一语句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聚合关系是语句结构中各个可以相互替换的成分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语句中在现场的成分与不在现场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在句子“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table.”中,单词books和句中他成分之间的关系如:there,are,some,on,the和table就是组合关系,可以用来替换books的词,如:pens,rulers和cups等不在现场的成分就和在现场的books构成了聚合关系。

刘润清(1995)认为组合关系是指词或词组构成句子的顺序安排,聚合关系是指在同一语法位置上可以互相替代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关系。

三、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研究表明,尽管语言学家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有不同的定义,但都倾向于认为组合关系是一种位置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替换关系,这和对句法关系的描述不谋而合。例如语句:“He speaks French very fluently.”句中的He和句中其他词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同时我们可以用She,the little girl和Dr Li等词来替换He,这种可以替换的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如图5所示。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他特别强调语言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他认为语言系统就是由这些关系组成的,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王振昆,1983)。按照索绪尔的理论,每个符号是由“符号意象”与“符号所指”组成的,符号意象包括词的音象和词的形象两部分。例如:“树”这个词的音和形代表符号意象,这一符号意象所代表的“树”的概念,是符号所指。从语言的总体来看,它是一个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受语法规则制约的,这个关系可以用坐标图表示(如图4、图5所示),横轴是组合关系,纵轴是聚合关系。

语句中的每个词都处在既可以和语句内的其他成分一起构成语句内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和能被替换的词间构成的聚合关系。

例如:The young fellow has his idea.(这个小伙子有他的想法。)

“The”可以和“young fellow”连用,但不可以和“those”连用,受到组合关系的制约,因为主语是“他”不是“他们”。其次“young fellow”作为主语,可以和“has”谓语组合,“has”可以和“his idea”组合,在“数”上的照应。同时,“has”和“idea”在动词的及物性上进行照应,还需考虑主语与谓语间的语义照应及名词、代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由此可见,处于组合关系中的词必须同时满足句法和语义条件,我们不能说“These young fellow has his idea.”,“The small tree has his idea.”。语序也要受到语义的影响,如:句子“The boy chased the dog.”和“The dog chased the boy.”,选用哪句,取决于语义。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语言的规则性。

语言的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如图6所示,仍以“The young fellow has his idea.”句子为例说明。句子中,“The”可用“That”替代,同样,“young fellow”可被“Grandpa Zhang”和“Xiaowang”等词替代,“has”可为“gives up”及“told us”等所替代,“his”可被“good”替代,“idea”也可被“plan”替代。句子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都可被替换,但替换符合一定的句法规则,即处于同一聚合关系中的词语要受到句法方面的限制。如:在句子“The―are fighting for the influenza A H1N1.”中,能出现在这个位置上的成分是有限的,如图7所示,首先在单词“The”后,不能是动词,最可能出现的是名词,同时必须是代表人的名词,而像“tree”,“book”这类词不能替代,必须是代表人的名词才能与fighting连用,其次因为后面的动词是are,只能是复数名词,所以,只有指人的复数名词如:Chinese people,Students,Men和Women等才能出现在这个语境中。可以说这些名词处于聚合关系中,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不违反句法规则,而语义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当然,处于句中的词义词语只是在句法上可以比较,它们有共同的句法特征,但在语义上不能相互替换,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四、结语

本文在介绍索绪尔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中外学者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研究成果,用图解的方法具体分析了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指出了所谓组合关系,就是组成一个句子的各成分间的关系,所谓聚合关系,就是对一个语句的同一语法成分的“举一反三”。

索绪尔创立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理论,对语言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里我们引用卡勒为《普通语言学教程》所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语言学家无不受益于索绪尔的奠基工作及他对语言的看法,他帮助我们理解区别性的重大作用,从而使人类能够赋予事物以意义”(Culler,J.,1978)。

参考文献:

[1]de Saussure,F.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Glasgow:Collins,1916.

[2]Bloomfield,L.Langua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1933.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Chomsky,N.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1957.

[5]Levi-Strauss,C.Structural Anthropology[M].Paris:Peregrine Books,1977.

[6]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8]王振昆.语言学资料汇编[M].北京:中央广播民族大学出版社,1983.

[9]Culler,J.Ferdinand de Saussure[M].London:Longman,1978.

上一篇: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讨大英口语测试基本... 下一篇:浅论国画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