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应是一曲合谐的探戈

时间:2022-06-25 04:17:27

和谐的爱情犹如一场双人舞,只有一个人是跳不起来的。

阅读李中莹的《爱上双人舞》一书时,始终带着一种虔诚的学习态度。他那浅显易懂的诉说,讲的都是寻常夫妻在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事情。如果可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跟着作者的思维作一场检讨,那么爱情或家庭中如鲠在喉的刺痛,就会被温柔地抚平。

对于围城中的男女来说,他们期待的或许只是那温柔的抚慰,从而忘记了,为了拥有幸福该做出的努力。李中莹作为一位专业的爱情导师,他对于完美的爱情婚姻强调的最重要因素是和谐。

和谐的前提是个人完整的成长

和谐的前提是一个人心理必须完整的成长。这种成长并不是指身体的发育成熟,而是指心智的成熟与成长。

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最早也就是从牙牙学语开始,于是之前的几年总是被忽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越是年幼时期,成长越是突飞猛进,就像“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在不知不觉中,孩子潜在的品格已经被慢慢培养出来。如果在某个阶段因为某些原因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无法系统地成长,长大后就会受到一定的困扰。

1岁以前,要学会信任。

婴儿肚子饿会哭泣,父母听到哭声后会去拥抱孩子,然后给他喂食。这样的过程令孩子感到安全,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他通常会是一个开朗的人。反之,如果孩子的这种本能在家长那里没有得到满足,他会变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抛弃,拼命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不能信任别人。

2岁~3岁,感受自主,不必羞愧。

孩子在这个阶段学会了控制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孩子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尊重,他会获得自信,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反之,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批评嘲笑,他很容易产生羞愧的感受,觉得自卑,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4岁~5岁,尝试主动,无须内疚。

喜欢幻想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共同特征,他们开始创造,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如果得到充分的支持,他就会变得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反之,如果因为尝试而被处罚,他会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及内疚,甚至会隐瞒错误。

6岁~11岁,要勤勉,避自卑。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接触到比较和竞争。孩子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而变得有活力。反之,如果经常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忽略,孩子就会不信任自己,产生不配做某件事的感觉,避免参加任何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12岁~21岁,认清自己的身份。

孩子有其独立的身份,并不隶属于父母。他们要在这个阶段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探索自己的梦想,尝试新的想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反之,如果家长在此期间直接或间接、粗暴或婉转地逼迫孩子成为某一个角色,他会不断地希望借由其他方面才能肯定自己。比如不断恋爱、凭积累的财富来确认自己的地位,导致的结果是无法明确人生的目标。

在一个人21岁之前,具备了一切成长的要素,那么成长后,是否就能拥有顺利的爱情呢?没有一种规则或哪一个人可以做这样的保证。爱情的原则有不少,但爱的本身却不讲道理,不是说照着规则来,就能修成正果。可是反之,不遵从爱情的原则,一意孤行,得不到别人的爱护,却又是必然的。

和谐的爱也要遵循爱情的原则

爱情的原则究竟是什么?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我+你≠我们。

它意味着我加你可能等于我与你或你与我,可能等于一半的我、一半的你,或许1/3的我加2/3的你。但是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我们”,因为“我们”不是两个个体的简单互加,而是互相融洽。和谐的爱是两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更能增添额外的火花,产生那些独自一人不能获得的快乐。

独身的时候,人们往往能更清晰地认识什么是爱。爱一个人,其实只能给自己一些动力罢了。喜欢某个人的权利,为这个人做一些事的权利,仅此而已。爱一个人并不能要求这个人也爱自己,并没有权利要这个人为了自己所做的事而有所回应。尤其对于女性而言,付出感情后,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应,便会受到深深的伤害。

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是否公平呢?“因为我爱一个人,所以对方也应该爱我”这样的逻辑从何而来?“我爱你”和“你爱我”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试想如果有10个人爱同一个女孩,那么这个女孩就要爱10个人吗?但正是这说不通的一句话,又有多少人,在以它作为标准要求着自己曾经挚爱的人?

缔造和谐婚姻应遵循的“三不”原则

很多人在陷入热恋的时候沉迷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温情,但其实这是错的。这种爱情是不成熟而易碎的。

和谐爱情有三个:[1]不可以改变对方;[2]不能有托付心态;[3]不维持苹果皮式的表面和平。这就是李中莹先生提出的“三不”原则。

当然,不论是基于爱还是基于自愿,人们都会做出适度的妥协。比如一个人习惯迟到,为了不让自己喜欢的人苦等提前出门。于是等待的一方,便感觉到满足。这种改变,不是本性的改变,不能说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迟到了,或认为他以行动作出了承诺。但是作为与他相爱的另一方来说,却最容易被这种适度的妥协所侵蚀,渐渐想占有对方的一切,为对方描画好应该的样子。于是毁灭爱的前奏便响起了。

在李中莹的这本书中刊登了一个案例。一位28岁的因为与丈夫婚姻破裂而绝望地跳楼自杀。乍看之下,她是个绝对的受害者,可是通过VCD和一些文章的披露,我们发现,在这场悲剧中,该负较大责任的竟是这个。在她给丈夫传递的信息中,她认为自己“天天做家务,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是“好妻子”。但是丈夫完全没有肯定她,也没有相应地做一个“好丈夫”。甚至在发生情变后,“为了得到丈夫的身份证去打印出丈夫的手机清单”,她与丈夫在大街上争执,被“一巴掌打到嘴角出血”。首先,相信没有人会肯定那个丈夫,但是心里面在同情那个丈夫的不是少数。这个,典型违反了两个人相爱乃至共同生活的原则。正是她不给丈夫也不给自己留后路的逼迫,令一场本可以挽救的婚姻加速了毁灭。而不成熟的人格,更终结了她如花似玉的生命。

所谓原则,乍一听很枯燥,实际上它发生在每一个生活的瞬间里。而远离,其实非常的简单,牢牢地记住爱情的三个,不要让自己沦陷其中,无论怎样的矛盾,都可获得解决。不要像那个,在自己的心里一厢情愿地勾画丈夫的样子。只要丈夫与心中的“照片”有一点点的不同,她便觉得这是欺骗的爱。当然还有那种托付心态,认为结婚后丈夫便应该照顾自己以及孩子的一切。的死固然令人泪盈于睫,然而真正掉下眼泪的,却是对这段悲哀婚姻深深的痛彻与惋惜。

和谐,是我与你共舞的一曲探戈

与一个人相遇、相爱、结婚,最终有了孩子,这一系列的事情虽然只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部分,但它的重要性却绝不仅止于此。从小到大,人们一天天变得成熟,在看似平淡的每一天里,其实都在为幸福做着准备。

和谐的爱情是一场双人舞;不和谐的爱情,则是一场寂寞的舞蹈。无论一个人舞动得多么华丽,还是不能完美落幕;不和谐的婚姻,像一出舞台上的戏剧,不管两个人如何投入,终究失去了真实。而我们所追求的一直是和谐的爱情和婚姻,我们想与心爱的人一起翩翩起舞,幸福一生。

在一份感情里,有一些微小的争执或解不开的疑难杂症,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可以及时抬头向前看,总有一些两个人想在未来实现的共同目标,这些都是将两个人关系稳定的基石,是值得好好珍惜,一定要时刻谨记。即使争吵,即使在某一个时刻怨恨对方,都不能把这些目标忘了。

我们依赖茁壮成长的人格,去避免一些孩子气的错误。与自己相爱的人不分尊卑,没有高下,他只是一个自己一生共对的有缘人。可以爱一个人,但不能依赖他。无论何时何地,能依赖的始终是自己,能改变的也始终是自己。和谐的最终目的,是想与选中的那个人拥有最大的共同价值,然后一辈子合伙经营下去。或许你不相信,等到那时回头再看,才发现你们早已相爱一生了。

E-mail:

Tel:(010)51026393

上一篇:父母不妨“懒”一点 下一篇:谁是真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