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共卫生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25 03:28:41

提高公共卫生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对MPH研究生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提高MPH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详细介绍了东南大学MPH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为完善我国MPH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29-02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是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完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设立的新型学位类型[1]。MPH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主要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检疫机构、医院、咨询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2]。东南大学自2002年开始培养MPH研究生,是国内首批开展MPH培养试点的22个院校之一。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思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公共卫生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对MPH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结合东南大学MPH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如何提高MPH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完善我国MPH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一、建立符合MPH特点的培养目标

MPH与传统公共卫生教育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应用性,MPH学位获得者除了应具有所从事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职业性,MPH是以培养符合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从事卫生行政管理、预防医学、医疗保健管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三是综合性,MPH学位获得者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综合的工作能力和广博的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4]。针对上述特点,东南大学MPH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卫生行政管理、医疗保健管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体现在:(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所学专业领域的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3)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的实际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MPH主要专业方向有: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与健康、卫生监督与检验和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等。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按照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MPH的培养模式主要由理论学习、教学(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等环节组成。同时,要求参加3次及以上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科技比赛等),其中本人参加并提交宣读报告1次以上。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MPH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的结合。在拓宽MPH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其适应社会和公共卫生的发展,强化培养MPH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MPH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的特点,引入案例教学、讨论课等环节,增加MPH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体现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性”。把讲授、研讨和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MPH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MPH学生具有在职攻读、半脱产学习、人员来自不同单位等特点,许多学生反映上课时间常与工作发生冲突,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缺课。因此,对MPH学生采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将会给培养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和质量监控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根据每届MPH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采用在双休日学习或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授课等方式,力求化解学生在上课时间与本职工作之间冲突的矛盾。此外,根据往届MPH学生的反映,在授课形式上,参照国外的培养经验和模式,今后将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美国的MPH教育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网络教学,大部分课程可以使用网络课程自学,要求面授课程占20%即可[5]。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人文类和管理类课程,重视卫生服务管理和评价的统一。突出MPH的特点,强调卫生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卫生管理的效能,培养MPH学生如何以经济、有效和科学的手段去解决面临的和不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三、确定现场导师,落实实践过程

MPH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是在培养过程中强调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国外MPH教育特别强调实践,严格要求MPH学生必须参加公共卫生实践。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等。因此,现场导师的选择和学校导师的选择,同样对MPH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校实行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由公共卫生学院的导师与教学基地现场工作机构的专家共同组成导师小组,共同完成MPH研究生的培养。在学习期间,MPH学生在教学基地及有关机构进行公共卫生现场实践,时间不少于1个月。本校要求MPH研究生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和方法、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并完成3000字以上的现场实践报告,完成现场实践的工作内容,达到规定要求者,给予相应的学分。

四、重视过程管理,实施质量控制

要想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就有必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估、监控。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硕士教育还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没有统一的衡量评估标准,这也是我国MPH教育中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东南大学自开办MPH专业学位起,就十分重视MPH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有:(1)理论教学督导,主要是严格管理教学过程。除了制订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和学业成绩考核管理等相应规定外,每学期均安排分管领导和研究生教学督导随堂听课。(2)网上评价教学效果,对每门课程和每个任课教师进行评价。采用网上评价的方式,由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及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3)保证学生的到课率,采用签到和不定期点名等形式,考核学生的上课情况,规定一门课缺课时间超过1/3的学生必须重修。(4)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前期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成绩,并计算累计学分,达到要求者,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

五、强化开题环节,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我国MPH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MPH专业学位论文应结合公共卫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的选题与设计,应由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共同指导,完成立题和设计工作后,经批准参加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论文的现场工作部分原则上应在MPH学生原任职单位或地区完成。MPH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2)论文的形式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报告,也可以是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方案或其他研究论文;(3)论文应表明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法;(4)论文结果应对公共卫生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或指导意义;(5)论文应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由MPH研究生独立完成;(6)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5万字。

六、严格学位论文答辩前的资格审核制度

在MPH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对每位提出论文答辩的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主要有课程学习情况、参加学术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数据和原始记录以及情况等。同时必须对学位论文进行“抽盲”环节,对抽到“盲审”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进行“双盲”评审。非“盲审”的学位论文,聘请两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论文评阅人,其中一人必须是学校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不得被聘为论文评阅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还必须提交在学期间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的至少有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符合上述要求的,才能组织论文答辩会。

七、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会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由公共卫生学院统一组织,答辩委员由3~5名校内和校外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前先由论文导师介绍学生情况、现场实践阶段的表现和现场实践报告完成情况等,最后进入论文答辩。

MPH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取得规定学分,完成现场实践,达到规定成果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由相应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发给学位证书,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我国的MPH教育起步较晚,但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院校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公共卫生高级专门人才。我们本着“精心组织,注重实践”的精神,在把好生源质量关的前提下,依照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认真组织理论课程学习,落实好现场实践过程,强化开题环节,严格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做好学位论文答辩工作,这样使得本校的MPH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本校的MPH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正确把握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进一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规范教学管理,保证MPH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一些依据。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4.

[2]高鸿雁,五云贵.公共卫生硕士(MPH)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50-51.

[3]吴强,刘卫东,董兆君.把握专业学位特点提高公共卫生硕士培养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9,2(17):245-246.

[4]姚站馨,袭著革.国内外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教育现状及发展启示[J].预防医学杂志,2011,29(6):459-462.

[5]John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2012-2013 Master of Public Health Program Manual[EB/OL].

http://www.jhsph.edu/academics/degreeprograms/mph/current_students/PTIB%20Student%20Manual%202012-2013.pdf.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LX12-004)

作者简介:张徐军(1963-),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流行病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上一篇: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绩... 下一篇:“厂中校”运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