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自如,不着痕迹

时间:2022-06-25 02:34:36

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并不是排斥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方式、指导时机、指导的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如野草般自生自灭,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现、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具有收放自如的教学艺术。

郭元祥老师说过:“细节影响品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事务本身。面对这种复杂,唯一的办法就用耐心和耐性去整理细节,处理细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有时候就需要一些“琐碎”的指导,需要把指导工作做细做实。沈老师这堂课,有几个细节饱含着她的良苦用心,这几个细节是这堂课在指导上的亮点。

第一处,在让学生帮助老师画出游览淹城的最佳线路图这个活动中,其实是给学生提供了示意图的范例,并且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示意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说,既达到了对示意图特点和构成的认知教学目标,又为下一个活动――学生绘制示意图提供了参考,给了孩子一块垫脚石。在这个环节,沈老师没有运用简单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活动任务,让学生自主观察、提炼并获得知识,这充分显示了沈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二处,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进行信息采集前,沈老师先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家长和同学希望在图上看到哪些地点?将这些地点罗列出来。”这个环节,大大提升了学生在接下来的校园活动中的效率。

第三处,在采集完成以后,沈老师再次组织孩子开展讨论,哪些信息可以不出现在示意图中,这个信息的筛选的环节,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明白信息内容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来合理选择。

第四处,在绘图之前指导学生“先借助道具色块摆一摆大致的位置”。这个细节表现了我们沈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对学情的充分估计。因为孩子第一次尝试绘制示意图,相对位置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用色块先放置一下,能够让孩子先易后难,实现逐步过渡。

第五处,示意图要做到“简明、直观”,要注意“相对位置”“相对大小”等这样的要求,沈老师没有简单告诉,而是伴随在孩子们的交流和实践后的评价中相机总结出来的,是结合着孩子亲自实践的成果呈现进行的点拨,孩子们对照着各自的示意图,更容易去理解这些原则(或者说要求)。

第六处,示意图绘制完后,沈老师组织了同学们通过同学互相评价作品,反馈实践的得失。沈老师一共组织同学们评价了4张孩子的作品:第1张图,沈老师关注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孩子自己的讲述,大家明白了示意图要注意“相对位置”。通过第1、2张作品的对比,学生巩固了示意图要“简洁明了”的特性。第3张示意图,孩子们增加了对“标识”这样的信息表达方法的经验。通过发现第4张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孩子们了解了示意图的内容一定要注意“相对大小”。在课堂的总结交流阶段,通过评价反馈回来的信息,孩子们有意识地对自己亲历的行为和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获得了丰富的实际体验和感悟,为学生能力的成长,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基础。

第七处,她的板书设计,本身就是示意图的一种示范模版,让孩子的操作有例可依,这也可以看出沈老师的良苦用心。

总体来说,她以开放的、有趣的活动为载体,紧密围绕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目标,设计巧妙,指导细腻,看似平凡的细节,却往往潜藏着四两拨千斤的灵感触点,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我们在指导中注意了细节,就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林未延,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4000)

上一篇:追寻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生活 下一篇:让物理实验在学习过程中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