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25 01:19:54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索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口服,3次/日,连服5周。对照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连服5周。疗程结束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3.3%(P

结论: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步长脑心通胶囊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07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43-01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病位在心,兼五脏,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由于本病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因此早期的积极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为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例选择和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为心血瘀阻型。排除标准为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其中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64岁,心绞痛病程10月~12年,平均7.00±4.11年,体重69.08±3.15kg。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63岁。心绞痛病程0.5~11年,平均6.50±4.5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均排除肝肾功异常者。

1.2方法。两组均不服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均可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采用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口服,3次/日,连服5周。对照组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3次/日,连服5周。

1.3观察指标:①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主要症状,心率,血压,药物不良反应;②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③血尿粪常规;血脂,血小板,血流变,肝肾功能。

1.4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①显效:心绞痛明显缓解,且发作频率较少90%以上或心电图异常消失,心绞痛不发作;②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心电图改善;③无效:两组使用药物30天后心绞痛发作仍存在,发作频率减少不足50%,或心电图异常五改善。

1.5心电图疗效标准:①显效:心电图恢复到“正常心电图”或达到“大致正常心电图;②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m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或T波有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到阻滞改善者;③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④加重:治疗后S-T段降低0.05mm以上,主要导联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或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2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情况比较:主要观察心电图S-T段,T波的改善情况。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TC,HDL-C(P

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组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不影响治疗。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均无明显变化。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病位在心,兼五脏,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因此欲止其痛,必先活血,欲活其血,必先理气。即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故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步长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等药物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本临床观察表明,步长脑心通胶囊组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这提示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指导下的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经前期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步长脑心通胶囊中有水蛭素、蚓激酶、抗血栓素、肝素样物质,它们可以调节脂代谢、抗血小板积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抑制凝血酶的促凝作用,使凝血过程减慢,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靠而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波,黄定九.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2003,18(1):71-72

[2]赵步长,伍海勒,赵涛.心血管疾病防治进展

上一篇:社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调查 下一篇:糖尿病综合性强化管理对改善患者各项代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