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VCT结肠成像技术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6-24 09:15:53

64排VCT结肠成像技术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45-02

由于CTVC具有安全、快捷、高效等优点,同时大肠疾病的研究也亦愈加深入,CT结肠成像(CT colonoscopy,CTC)临床应用地位逐渐提高。总结全国肛肠外科研究所2010年以来121例经结肠镜诊断有结肠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VC结果,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探讨CTVC在结肠占位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临床怀疑结直肠占位性病变124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VC检查。其中男性71例,女性43例,年龄27~83岁;所有病例全部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均以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确诊依据。

1.2 64排螺旋CTVC的检查方法

1.2.1 肠道准备 患者于检查当日凌晨行清洁灌肠,然后饮水2500ml,以充分清洁肠道。检查前常规肌肉注射10 mg 654-2,以降低肠道张力,减轻肠道痉挛和减少肠道蠕动伪影。患者右侧卧于扫描床上,用肛管经注入气体1 500~2 000 ml,以患者腹胀能够耐受为止,充分扩张结肠。

1.2.2 64排VCT扫描 采用GE Lightspeed 64 pro VCT机,所有病例CTVC检查前先做腹盆部平扫,以观察结肠充气情况。 检查参数为: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0 mA,准直器宽度为5 mm、螺距0.969:1、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625mm,FOV 30~40 cm,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1次屏气行64排螺旋CT腹盆部连续扫描,从膈顶至盆底,时间约为5s。

2 结果

本组共有124例患者,除3例为结肠冗长症以外其余均经手术证实为大肠癌(其中9例为多发癌) ,均行纤维结肠镜或管式乙状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肿瘤分别位于回盲部11例,升结肠30例、横结肠14例、降结肠3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31例。其中溃疡型21例,蕈伞型65例,浸润型26例,混合型9例。本组124例中有11例因结肠癌致肠腔高度狭窄,结肠镜不能持续通过狭窄部位,采用CTVC对整个结肠进行观察。121例行手术治疗并行病理检查,CTVC对肠壁侵犯情况和肿瘤长度的判定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

本组病人经多层螺旋CT轴位检查并经二、三维成像处理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100%。其中38例术后大体标本病检存在淋巴转移,而CTC提示淋巴转移为44例,肝转移19例,肺转移6例。对CTC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大体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表。

3 讨论

3.1 CTVC图像质量的基础

CT仿真结肠镜( virtual colonoscopy,VC)是指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或MR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对空腔器官内表面具有相同像素值范围的部分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导航技术进行腔内观察,并赋予人工伪色彩和不同的光照强度,最后连续回放,即可获得类似常规结肠镜行进和转向直视观察效果的动态重建图像。新近的文献多称CT结肠成像(CT colonoscopy,CTC) ,其含义包括二维多平面成像和三维重建图像,为专指结肠仿真内窥镜[2] 。64排螺旋CT提高了容积扫描的速度,使层厚更薄,扫描范围更大,全结肠扫描可在1 次屏气5 s左右得以完成,避免了呼吸运动伪影的干扰。本研究腹盆部重建层厚0.625mm,在Z轴分辨率高,已达到各向同性的分辨率,无阶梯伪影,保证了CTVC重建所需要的充足的数据量。

3.2 病例采集数据的分析

本组病例CTC癌检出率100% ,DukesA、B、C、D、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符合率100%、44. 2%、44. 7%、100%、47.4%、100%。CTVC 对于DukesB、C、淋巴转移诊断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为大肠周围为丰富的脂肪组织,浆膜面受侵在CT影像表现为浆膜面模糊不清,或伴有浆膜面的条索状影,肠周脂肪间隙消失,对于此影像特点不排除炎性浸润的可能,故对影像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T能确认大于1. 5cm的淋巴结为转移淋巴结,CT对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识别能力有差异,肠旁及大血管根部淋巴结较易发现,而对与肠管重叠的淋巴结则不易发现。此外,大肠癌尤其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多为小淋巴结(31%小于4mm) ,反应性和炎性肿大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常难以鉴别[3],故CTVC对判断局部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低,它判断淋巴结转移标准为外形、大小改变,无法显示内部结构,因此较小淋巴结转移常难以检出,对大肠癌的分期准确率较低。但CTVC图像以大肠病变为中心,沿肠腔行程方向(冠、矢、横断面)的2D曲面重建图像,观察肠腔内外肠壁的厚度同时分辨不同密度的组织,并能准确判断肠管的周径厚度,显示癌肿浸润范围及与周围肠管情况。管腔内重建图像,无阶梯状伪影,能清楚显示肠黏膜皱襞,提高新生物的检出率。CTVC为无创性,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显示结肠病变部位、浸润范围及结肠外的病变,对于结肠癌的术前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4]。为保肛手术的选择提供了影像依据。Iannaccone等[5]利用CTVC 对145 例结肠癌进行分期研究,CTVC能同时显示转移病灶和转移的淋巴结,对结肠癌分期的准确性达90. 3%。本组患者中显示淋巴结的转移,其治疗方案均发生了优化。

参考文献:

[1] MCFARLAND E G,BR INK J A. Helical CT colonoscopy ( virtual colonoscopy) : the challenge that exists between advancing technologyand generalizability[ J ]. AJR Am J Roentgenol,2007,173 ( 3) : 549- 559.

[2] Amy K,HaraMD. The future of colorectal imaging: computed tomo2 graphic colonography [ J ]. Gastroenterol Clin N Am,2002,31 (1) :1045 - 1060.

[3] 张晓鹏. 结肠肿瘤影像学诊断[ J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7 (2) : 103 - 110. 。

[4] Rajapaksa RC,Macarim,Bini EJ.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extraco2 lonic finding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T colongraphy [ J ]. J Clin Gastroenterol,2009,38 (9) : 767 - 771.

[5] IANNACCONE R,LAGH IA,PASSAR IELLO R. Colorectal carcinoma: detection and staging with multislice CT (MSCT) colonography [ J ]. Abdom Imaging,2005,30 (1) : 13 - 19.

上一篇:论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检查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羊水过少与足月小样儿16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