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育下的电子信息论文

时间:2022-06-24 07:12:40

专业教育下的电子信息论文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1.1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课程设置少是我国教育中各个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实验课程是依附于理论课存在的,且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无法体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理论、方法及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等。然而,最近几年各大高校开始对实践性和综合型更加重视,因此出现对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且这种重视程度及发挥水平走向一个极端,实践性课程种类繁杂、数量多,如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课程设计等,还会组织各种地区性、部级或校内的竞赛,这导致原来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重实践轻理论,同样是一种极端。学生无法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个整体,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弱也导致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无法提高。

1.2教师适应能力的局限性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让人感到振奋的同时,给教师带来的更多的是茫然。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难度很大,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面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需要时间,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也较为缓慢。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虽然能够很快接受并理解新技术,但是系统设计的实践较为缺乏,而且目前很多教师都是毕业后未参加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思考

2.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内涵的扩展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将电子信息工程人员看做单纯的技术人员,不仅要让他们对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人文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入理解,还要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中人的重要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内容要进行划分,主要分为自然学科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将培养人才的知识理性和价值理性同样重视。目前,在实际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中其社会性和复杂性特征日益明显,因此对于该学科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更要重视综合知识及实践能力。如果技术是社会基础手段的基础,那么技术与综合知识的融合必将是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符合其工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2.2完善课程建设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电子技术,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级数理基础技术,以及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新处理技术。针对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更新,强调信息系统控制、电子电路、计算机和电磁场等重要课程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综合型人才。首先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在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重视专业特色,如气象电子或广电等,以特色专业为培养目标,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其次,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从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3毕业设计方式的改革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时必须经历的,大部分高校毕业设计只给学生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多学生会为了节省时间或省事,毕业设计甚至利用“Matlab(一种用于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及算法开发等的教学软件)”来完成,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毕业设计方式需要改革,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去企业参与实际的开发,并与理论知识相融合以增强综合能力。

2.4完善导师制度虽然目前各大高校都已经采用导师制度,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导师水平差异较大,且每位导师面对多名学生,因此效果会有所影响。对此,高校可完善导师制度,如采取不固定的导师方式,也就是每位学生都有一位固定的导师,但同时还有其他辅佐性的导师,多名导师同时教学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不会被某一位导师的思想过多的影响或者说局限。

3.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就意味着电子信息工程教育面临更多挑战,如何培养企业所需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也成为关键。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师还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袁晓东陈江帆梅桂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上一篇:专业教学的电子信息论文 下一篇:内部控制的会计电算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