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现实,让议论文回归本位

时间:2022-06-24 06:59:08

聚焦现实,让议论文回归本位

摘 要: 高中议论文教学存在形式主义,更多地注重技巧性,这有悖新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聚焦现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拓展思维能力;提升立意韵味,才能让议论文写作回归本位。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议论文 聚焦现实

关于写作,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句话既熟悉又陌生,写作源于生活这个道理众所周知,可是,曾几何时,高中作文(高考作文)开始陷入回顾历史或者说抖书袋的泥潭,形成一种格式作文:开头亮中心论点,接着分三个层次,每层(或有一个分论点)用一个历史人物作论据进行分析,结尾照应开头总结。这种格式本无可厚非,可是这种议论文往往是“三无”作文:无生活――躲在书斋,随意编造,没有生活的质感和生命的厚重感;无真情――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无思想――虚无浅薄,空泛轻飘,用华美去包装肤浅。只有“骨头”,没有“血肉”,学生基本不能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可以说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课程实施者如何让议论文回归本位呢?简而言之,聚焦现实。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淡淡如何实施这一“回归”。

一、关注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言为心声”。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就是拿着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试想一个人若心思不正,那么越关注生活就胡言乱语得越厉害。

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其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生活表现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如:90年代末,有一位大学生为救一个落入粪坑的老人而献出了生命,这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议。教师可让学生先凭直觉谈谈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摇摇头说――不值。因为,老人生命已走到尽头,没有什么可以再多加留恋的,可是大学生却还有美好的未来。也有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救人于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的那种精神与时下构建和谐社会主流思想不正若合一契吗?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后一种观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审视现实。

二、观察生活,关注时事,积累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是“审视”,是诚心的积极认真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

例如:以《责任》为题的议论文并不难写,但是一提到“责任”,有些同学就只会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鲁迅“弃医从文”的责任。这说明这些学生没有观察生活、关注时事,沉溺于“无生活”的状况。我要求学生抛弃这些陈旧的材料,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论据。就有同学用上中国首善陈光标从事慈善事业表明什么责任,面对灾害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什么责任,这样文章就很有生活的质感了。

三、洞悉生活、内外兼修,拓展思维能力

有了素材的积累和更新,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是不够的。有了“米”,还要知道通过什么程序做成饭,这就需要训练思维,怎么训练呢?

首先,要内外兼修。“外”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内”是对自我内在心灵的“看”。要写出好的议论文,光有外部的观察是不够的,更要有内在的审视。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有审辨美丑善恶的能力,这种天生的能力就是内在的感官……它是一种心理能力,它在起作用时与外在感官具有相同的直接性,但是它毕竟不同于外在的感官,而是与理性密切相结合。”只有将观察获得的生活与自我内在心灵进行对话,才能产生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进而选择一个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心声行文。

其次,要将内外兼修以练笔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积累写作素材的两个“一”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可以每天写,也可以一周总结写),形式内容不拘一格,但必须有自己的“内视”。每周作文课拿出学生针对同一问题的几篇心得进行比较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心得中选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观点。例如:“我爸是李刚”现在已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透过这个事件你的思考是什么?学生经过从多个角度思考得出:从事件造成的直接后果可以反思交通意识的淡漠;从学校的角度可以反思校园安全管理要加强;从李启铭的角度可以反思“90后”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从李刚的角度可以反思家庭教育的缺失、党政领导日常作风对下一代的影响等。

学生用这种思维模式品评现实生活,就不存在作文无从下笔的现象。学生的议论文就能从“三无”作文中逃出来,让议论文回归本位。

四、透过现实生活的像,深刻反思,提升立意韵味

时下学生议论文的立意往往是浅表层次的观点,是四平八稳的高调,是甜得发腻的“公理”。文中缺少的是对人生、社会、现实的立体聚焦和理性思考、分析,缺少深层次的反思。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对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例如200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为:

请阅读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中的一段歌词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略)。

这个题目很有韵味,好的歌词本身就意蕴深长。面对这个题目很多考生写“落叶归根”的思考,也算贴题了,不过立意流于表层。有两位考生的立意就很有深度,值得我们借鉴。其中一篇是《文化寻根》,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仅看题目还容易落入寻求我们的文化之根在哪里,进而大肆歌颂古老文化的辉煌的俗套。但这位考生能立足现实,批驳时下流行文化的肤浅,结尾“秋的萧瑟隐退在夏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寻”,作者用这样的点题句隐喻着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意,对当今“韩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贾平凹少见其踪,那些所谓的学者名流一顿饭构思长篇小说的轮廓”的文化异化现象进行反思,显现出思想的深刻性。另一篇是《归依那份敬畏》,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一系列的疑问:“现在看来,物质利益的大潮又把我们引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正犯着一种将文化颠覆过来的毛病。我们的心日益迷离,我们的根又在何处?行走人生中,我们的目光又停在何方?”接着从“出版界、影视界,颠覆戏说之风方兴未艾”的文化异化现象入手,反思“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文化消费者”,呼吁“善良的人走出这样的‘颠覆怪圈’”,“归依那份敬畏,找到心灵的根”――守住文化道义。本文胜在主题的深刻、内容的厚实。这两篇作文真正体现了对现实的聚焦,这才是议论文该干的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贴近生活,聚焦现实的文章才有生命力,才有现实意义,否则就是无本之源。我们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让议论文回归本位,对于学生而言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上一篇:内燃平衡重式叉车驻车制动失效浅析 下一篇:高职英语微课的有效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