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南岸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时间:2022-06-24 06:55:57

钱塘江南岸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摘要: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外有钱塘江环绕,内有西湖,发挥滨水优势,开发滨水地带,建设滨水景观已经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随着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钱塘江沿岸滨水地区正逐步进行开发,作为重要生态和景观走廊的滨水景观也随之建设。通过对南岸滨江区滨水景观带的深入调查,分析滨水景观的特点,以期对钱塘江沿岸滨水景观的建设起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钱塘江 滨水景观滨江区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杭州与水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它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西湖和钱塘江孕育了杭州的文明,见证了杭州的繁荣。随着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沿钱塘江景观被提到与西湖景观相对应的地位,但是与西湖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积淀相比,钱塘江两岸的景观还未得到良好的开发,基本还是以沿江绿化带为主。

因此要以跨江发展为契机,根据城市特色塑造的整体要求和现状自然条件,使滨水地带景观丰富而层次分明,特点突出,使钱塘江生态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等得到充分发挥。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南岸滨水景观进行分析,探析其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特性,以期以现阶段的成果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指引方向。

2. 钱塘江南岸滨水景观现状情况

钱塘江南岸滨水景观从钱塘江一桥至钱塘江二桥,一共有三段区域。(1)一桥到四桥中心段有绿化带,周边地区为大型江景社区,其余地段还未开发,为一些荒地和废墟;(2)四桥到三桥主要景观为滨江景观带,周边环境主要是高档江景房,写字楼,商业街区。(3)三桥到二桥之间距离约为5公里,沿路几乎没有景观设置,只有一些农民房,树木、河塘和荒地。三桥附近有七甲闸,起到抗旱排涝的作用。纵观总体情况,滨江景观带发展已较为成熟,因此以其作为节点进行重点分析。

3.滨江区沿江景观带分析

滨江区是杭州市的两个副中心之一,是杭州市跨江向南发展重要的城市建设新区。在规划滨江区沿江滨水景观时,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景观要素,形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城市景观系统,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钱塘江是滨江区最大的景观要素,因此设计中,一方面努力将江景及南岸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引入中心区,另一方面,又使中心区的景观和空间辐射到江边,使景观互相协调。

3.1 总体布局

整个滨江区沿江景观带位于钱江三桥和四桥之间,北临钱塘江,东至江陵路,西至北塘河,南至闻涛路南侧,设计分作4个功能区,即科技广场、山水景观区、射潮广场、文化公园,融自然性、亲水性、休闲性为一体。核心区沿江长度1400m,深入腹地约500m, 景观带北侧为钱塘江,江面宽平均1200m,江水波涛汹涌,钱塘潮更是驰名中外,水是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也是城市特色塑造的源泉。依托滨江优势,建设市民休闲空间和文化娱乐场所,与步行商业街,市政广场联成一体,成为滨江区的公共空间体系,通过综合效应促进滨江区的繁荣。

3.2滨江区景观带景观特性

3.2.1划分不同区块,设置广场,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软件技术园区中心北侧近堤处为立体的科技广场,配备有咖啡吧、酒廊、露天茶座等相关设施建筑,使得园区工作人员和市民可以在空余时间休息、观景、交谈。

山水景观区块西边是儿童游乐园,设有亲子园、旱冰场、游戏场等。造型可爱的滑梯与木质景观天桥连接形成不同的通道,走过与滑梯相连的木质景观天桥,天桥的正南面是一个小型广场――旱冰场,广场铺有黑色大理石铺砖,很平滑,适合滑旱冰,面积不算大,但是形成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下沉式的小广场,可以阻止车辆进入,孩子们在这里玩耍滑冰,更为安全。旱冰场的西侧是一处健身运动区域,提供各类健身器材,可供游人和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锻炼身体。

基地东北侧坝顶上为射潮广场,是餐饮观景的主要区域。广场面江,通过大踏步与南侧半圆形柱廊建筑相联,住廊前设置大踏步,也是广场的看台,柱廊建筑内设餐饮、酒廊的柱廊建筑,作为广场的南界面,增加广场的围合感和场所感,广场直径60m,平时是观潮,餐饮、休憩的场所,节日时进行各种庆典、民俗活动。

3.2.2亲水性

一直以来在杭州人的心里,西湖之水可亲可近,钱塘江潮却只可远观。为了防潮汐和抗洪水的双重需要,钱塘江沿岸地区,需建造近4m高的防汛堤,以保证百年一遇的防汛,但这样会使城市与江水隔离,给亲水环境的塑造带来困难,而成功的滨水景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具有亲水性的景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设计者突破原有思维,引江入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意淡化了江堤印象,为人们亲近钱江水创造了先决条件。

钱江两岸现存有大量的低洼湿地和池塘,两岸还有引水灌渠,因此,设计者因势利导运用了重塑地形的方法,将钱塘江岸线分布的水塘群改造成大型公园湖泊。使内外水体动静生辉,大小呼应。使居民远可观看壮观的钱塘江,近可体验湖泊秀水。极大地提高滨水景观带的景观质量。

3.2.3继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水是滨水景观的主题,那么,钱塘江文化的开掘和表现,则是它的灵魂所在。滨江区域没有历史遗迹,但围绕钱塘江的历史传说和典故却很多,因此在设计中发掘历史资源,利用历史资源来丰富文化内涵。

①设立大型雕塑

整个滨江景观带共有两座标志性雕塑,均为艺术大师韩美林所作。“钱江龙”和“钱王射潮”雕塑,创意源于“钱王射潮”故事――以前,钱塘江汹涌的潮水经常泛滥,危害两岸百姓。吴越钱王率弓箭手和民众射潮治江,主宰水的钱江龙被钱王及民众的壮举所感动,帮助钱王治江成功,筑塘造福百姓。两座雕塑遥相呼应,共同述说古老的传说,使绵延已久的钱塘江精神有了具体的载体,同时也为钱江南岸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观。

②设立治水功臣碑亭

相传历史上有多位治理钱塘江有功的地方官吏,为纪念这些有功之人,设置了三个六角形的半球玻璃亭,亭内立碑记载功臣及其事迹。玻璃亭的玻璃穹顶具有很好的通透性,人们可以坐在通透玻璃围成的建筑内,进行休息,观赏沿江景观和钱塘江潮水。

③咏诗园

气势雄伟的钱江潮,自古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潮者,在悠长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著名咏潮诗。射潮广场西侧是咏诗园,以石景为主要特色,将数十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镌刻在石块上,通过石刻艺术将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给游人。

3.3 建筑与小品

滨江景观带的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与整个景观设计的风格相适应,体现了滨江新城的现代化气息。公园内建筑密度不高,建筑形式主要有茶室、咖啡吧、露天茶座、亭、酒廊等。

亭子是在园林景观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各式各样的亭子以玲珑美丽、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其它景观建筑、山水、绿化相结合,构成生动的画面。滨江景观带中亭子的设计上多采用现代式,拉膜亭在整个景观带中有很多的运用,具有造型独特,潇洒飘逸,轻盈优美的特点。

咏诗园茶室造型新颖别致,外墙采用全玻璃的设计,具有良好的通透性,窗明几净,人们在里面不仅可以休息,饮茶,交谈,还可以透过外墙玻璃,欣赏到外面优美的景观。整个茶室与周围的自然山水景观相互融合,是这一区域的焦点建筑。

射潮广场内设餐饮、酒廊的柱廊建筑,作为广场的南界面,增加广场的围合感和场所感,在餐饮酒廊内用餐能一览钱塘江江景,结合每天的潮汐来临,饮酒观潮,可以吸引不少游客。

4.结语

整个滨江景观带在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结合水利防洪要求,成功塑造了一个功能多样、亲切、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既清新质朴又有现代感的休闲场所,较好地实现了景观、功能、生态三者的和谐统一。现阶段钱塘江两岸的沿江景观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将进行更为完善的开发。

上一篇:沉降和位移观测在崇启通道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应... 下一篇: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其管理控制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