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两无,便显一味

时间:2022-06-24 06:55:50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唐・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峨眉绽雪芽

蜀山峨眉,中国灵山之一,云雾空蒙,金顶现佛光,便有善男信女四海云集于此,或游玩或朝拜,都是雅事。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据《峨嵋读志》载:“峨嵋山多药草,茶尤好,异於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采茶又以春采为最。”所谓春采,便是春气最浓之时。一般,采茶最佳之时是雨生百谷之时,即二十四节气里的谷雨,明朝茶人许次疏在《茶疏》里写道:“清明谷雨,摘茶之侯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而《峨眉读志》里记载的这茶采自清明节前,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故名峨眉雪芽,唐时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来,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称。

崇山峻岭,千嶂叠翠,茶园掩映于古木森林里,春华夏茂,霜浸雪润,农历十月,瑞雪如期而至,渐至隆冬,景区与森林被尽数掩埋,次年农历二三月,雨水至清明时节,茶园残雪未尽,昼夜温差悬殊的作用下,雪野里山茶抽芽,在白雪未融的林间绽放,似雪中翡翠,晶莹剔透,青翠可爱。这便是峨眉雪芽之所以得名的缘故。

天山藏灵芝,峨眉绽雪芽。峨眉雪芽真正名播天下,并非只有其本身的品性,更离不开世人的追捧,特别是文人。陆游便是其中的典型。

据相传,诗人陆游入蜀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距峨眉山30公里)通判,公干之余经常历游历峨眉山,并与峨眉山中峰寺主持别峰和尚结为僧友。陆游尤喜品饮寺中茶僧所焙峨眉雪芽,曾吟诗赞叹:“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陆游《剑南诗稿?同何元立蔡肩吾至东丁院汲泉煮茶》)。顾渚春是江南一代名饮,产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中。唐诗人陆龟蒙好饮此茶,便在山中劈了茶圃,所产之茶,自名探春。到了后来,成专供朝廷饮用的贡品。每到清明季节,以红锦为囊包装飞送进京,故名红囊顾渚春。陆游好饮此茶。在其茶诗中评价尤高:“焚香细读斜川集,候火亲烹顾渚春。”在品饮了峨眉雪芽之后,却以身是江南老桑的身份,诗评峨眉雪芽不减红囊顾渚春,可见峨眉雪芽茶质之优,确是名冠茶族。有陆游为代表的好茶人宣传,加之本身的优质,峨眉雪芽成为中国唐宋两代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人对了,茶就对了。

茶之妙,在于品,品之而得其味,而得其养,而得其神,而得其志,而得其禅,而得其道。

茶者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写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自古都是被奉为解淤释烦、参禅悟道的佳品,为世人尤其文人僧道所追捧。然茶虽好,却亦有讲究。茶宜常饮不宜多饮,常饮则心肺清凉,烦郁顿释,具有消食消烦的功效,但是饮多了,则微伤脾肾,或泄或寒。故茶虽妙,在于茶有其饮用之道。峨眉雪芽是绿茶的代表,绿茶下火,夏季饮绿茶,可以消暑降火,但体质虚汗之人,特别是女子,不宜多饮。

茶有灵性,好茶必得有好水才能将茶的全部灵性释放出来。张大复曾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选择很关键。茶圣陆羽说过,“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作为峨眉雪芽,无论是东坡取的惠泉甘露还是陆游所取的丁东井的清泉,它自有它本身的滋味,这滋味与水质无关,只存在于泡茶人的心境,人生如茶,个中滋味,自己体会。明朝张源曾说,“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这真,个人理解便是茶本身的品性与泡茶之人相关,以什么心境来泡茶,品出茶便是什么滋味,与茶具,与水质无关。也便就是茶之道吧。

清康熙年间,圣主品峨眉雪芽,称赞其为“第一山中第一禅茶”,命僧众年年逢清明必贡此佳茗。而峨嵋山上,清明时节,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有山中僧尼沐浴静心,口诵佛经轻捻新芽,延续一千多年的茶禅一味。承日月之精华,汲山木之灵气,蕴佛禅之慧心,才得此佳茗。峨眉雪芽也作为峨眉山文化中的茶文化,完全浸润了道、释、儒三味文化,是整个峨眉山文化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日本一位僧人曾说,“夫茶道,在心不在术,在术不在心,心术两无,便显一味,是为茶之妙道。”这与佛家所说的无欲则刚有点像,讲求一个空字,无字,只净心净眼,喝眼前这杯茶。想起白居易的名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来,试想如果把酒换成茶应该更别有风味。寒天里,外面白雪纷纷,里面主人煮茶待客,密语私谈,观雪品茶,真是人间的乐事。宋代杜耒有首茶诗《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后两句成为禅宗开悟的境界,这也是有茶,是茶带来的感悟。所以有人说酒到了最高境界与豪情相映,茶到了最高境界与禅味相通。

苏轼曾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峨眉雪芽珍贵稀有,已如绝代佳人可遇难求,更生于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便更添了几分仙气,引得世人趋之若鹜。于峨眉雪芽本身来说,生长远离闹市中,受尽冰雪冷冻为人所知,再被人追捧,也是在悟道吧,从无人问津的清寂到盛名在外的繁华,不知是否也是一个参禅悟道的过程,无所不空,万物皆空。

也许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样的境界用茶人的话来说,一念前,茶是茶,水是水;一念后,茶是水,水是茶。一念,一呼一吸间,静虑入定,只待茶水入心。用赵朴初的话说就是,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吃茶去!

上一篇:江湖轶事 7期 下一篇:宅者,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