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雅俗共赏的古代文明史著作

时间:2022-06-24 06:29:45

一部雅俗共赏的古代文明史著作

亚述学、埃及学等研究古代近东文明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中叶,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西方学者对这些古代文明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古代近东文明的学科在我国却只有20多年的历史,国内研究这些文明的学者极少,因此我们对这些文明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李海峰教授编著的《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等古文明探研》(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是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了古代近东5大文明板块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通览全书,可以发现《古代近东文明》这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新意颇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如何写出新意是每本专著都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该著作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创新性上用力颇多,每章内容里都显示出了较多的创新点。在两河流域文明部分,作者根据最新发现的《乌尔那穆法典》泥板残片,翻译了该法典的34条法律条文,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乌尔那穆法典》是人类历史是第一部成文法典,但此前人们对该法典的认识较少,以前只发现了法典残存的4个条款。此次作者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翻译了法典的34条条款,是读者对该法典有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此外,作者还对《新巴比伦法典》法典进行了全文翻译,这在国内也属首次。此前,国内学者对两河流域中期的法典了解较多,而作者这次对两河流域最早和最晚的两部法典进行了翻译,刚好补足了以前研究的不足,使国内学者对两河流域法典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此外,作者对国内亚述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贡献。在古埃及部分,作者对传统的埃及学分期进行了修正,将国际学界最新的年代学划分方法介绍给读者,放弃了《剑桥古代史》过时的划分方法,如早王朝不再是由第1、2王朝组成,而是第1、2、3王朝构成,将古王国时代调整为第4-8王朝,而不是过去的第3-6王朝,中王国时代除了第11、12王朝外,增加了第13王朝。古波斯部分向国内读者首次详细介绍了古波斯的宗教祭司玛哥。赫梯文明部分首先是对赫梯学学术发展史做了一次详细地介绍和划分,这是以前国内的学者没有做到的。古犹太文明部分准确的划分了古犹太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对犹太人在“巴比伦之囚”期间的生活进行了描述,这些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除了内容的创新性之外,该书对国王世袭的翻译方法也进行了创新,该书抛弃了传统的一世、二世的翻译方法,改为第一、第二的翻译方法。传统的一世、二世的翻译往往会给人一种误导,使人们认为一世、二世是具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如两河流域历史上有三个萨尔贡,他们在世的时间相差了上千年,而一世、二世的翻译方法显然不合适。波斯时期很多同名字的国王之间也都不是父子关系,用一世、二世来翻译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所以用第一、第二则更符合实际。

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此前国内也存在着一些类似的著作,但这些著作大多是非专业认识编写的通俗性读物,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从而造成在这些通俗读物中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甚多(参见吴宇虹、刘昌玉:书评《失落的文明:巴比伦》等4本书,载《中西文化交流学报》,2010年第2期,17-30页。),而该书的编写者都是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大多在该领域从事了多年的研究,这保证了该著作的专业性。该书的许多内容都是根据原始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或赫梯语的原始资料编写而成,对于读者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等,作者都给出了原始文字或英文的注解,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这些专业名称的来源及深刻内涵。

三、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由于古代近东古文明大多是“死而复生”的文明,大众对这些文明缺乏了解,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及增强著作的可读性,作者在内容设计上破费苦心。该书抛弃了传统史书的两大侧重点军事战争及经济活动,而把侧重点放在了学科诞生、发展史及文化史方面,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增强著作的可读性,可以在读者没有多少知识储备的情况下,紧紧的抓住读者。对于古代史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资料就是出土文物,为帮助读者理解,在写作方法上该书共采用135幅图片进行描述。如在叙述那尔迈王统一上下埃及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两幅图片,一是那尔迈王头戴上埃及的白冠,一是那尔迈王头戴下埃及的红冠。通过两幅图,形象的展示了那尔迈王带着不同的两个王冠,是上、下两个埃及的国王,通过图片形象的说明了那尔迈王统一了上、下埃及。作者在写作中通过采用图片的方法把古代近东文明所取得的文化成果等形象的展示给了读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古代近东文明》是由专业人士编写的一本颇具新意、雅俗共赏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该著作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这些死而复生的古代文明大有助益。文中的某些图片由于没有使用彩色印刷而不甚清晰,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一篇:华融湘江:部署多节点复杂虚拟化平台 下一篇:刻下旧京的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