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老年痴呆的6项建议

时间:2022-06-24 05:33:06

用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老年痴呆的6项建议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组慢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该病往往令患者家属闻之色变。最令他们苦不堪言的,并不是对患病老人日常琐碎而不可松懈的起居照料等问题,而是老人在发病时出现的一系列行为异常的症状。据调查资料显示,七成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在发病的某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自言自语、喋喋不休、行为紊乱、作息颠倒、无端猜忌、任性冲动、情绪波动大等各种精神异常的行为。严重时还会伤人毁物,甚至消极轻生,往往搅闹得全家人终日不得安宁。

就当今的医疗水平而言,治疗老年痴呆还没有特效的疗法。临床上普遍把多奈哌齐、雷司替明等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药物作为主要治疗药物,同时把抗精神病药物、镇静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此类辅助治疗药物可缓解或消除老年痴呆患者在发病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异常症状。而医生之所以把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辅助药物,其目的在于一方面这类药物可与主要治疗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加强综合疗效;另一方面这类药物既可以与镇静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合用,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减轻家属的护理负担,也可以避免老人在发病时出现各种过激的行为,并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会或多或少地引起用药者肌肉的紧张度增强、舌头活动度降低、言语不清,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角弓反张、动眼危象等锥体外系反应,长期使用该类药物更会恶化原有的痴呆症状。因此,临床上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痴呆时应采取科学和谨慎的态度。有鉴于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老年痴呆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6条建议,供参考:

1.所选择的药物服用要方便。老年人的吞咽功能相对较弱,而抗精神病药物都或多或少地对吞咽功能有影响,因此在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例如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口服液服用起来就非常方便。该药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不但可与食品、饮料混合在一起服用,而且便于增减剂量。

2.所选择药物的副作用要轻。老年痴呆患者大多数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肾脏功能不全的问题。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临床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奎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奥氮平等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不但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患者的接受性、使用的方便性都较好。此外,很多老年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常常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同时还要服用其他药物。而多种药物的叠加,更容易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老年痴呆患者一定要选择副作用轻的药物。另外,原则上还应避免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3.要严控药物的剂量。一般情况下,老年痴呆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日总剂量是青壮年患者规定量的1/4~1/3左右。如果老年该病患者的体质状况不理想,所服用的剂量还要更少一些。具体来说,起始剂量要远远少于青壮年的规定量,而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再缓慢增加药物的剂量。临床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如能缓慢递增服药的剂量,把递增服药的时间延长一倍左右,那么,该类药物的副作用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尽管此类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有所延长,但由于副作用减少、安全性大增,可明显增强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4.用药治疗的目标要适宜。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抗精神症状治疗的目标一定不要定得过高。比如对此类患者较为多见的幻听、兴奋和躁动等症状,在临床上如果一定要使其完全消失,就很可能因为用药的剂量超出了患者的耐受力,而引发新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属和医生都带来新的麻烦。

5.要适时停药。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在该病的特定阶段出现的,而且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还会加重痴呆的症状,所以目前临床医生的普遍看法是: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一旦有所缓解,在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应该适时停药。

6.充分及时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为了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配合非常重要。因此,医生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将诊断的结果、治疗目标、预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产生的其他相关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充分地告知患者家属,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和影响对患者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辅助治疗老年痴呆时,应按照上述要求谨慎、科学地进行用药,以便更好地发挥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该类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消除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上一篇:喝小分子水走出降压误区 下一篇:如何用药治疗各种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