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6-24 02:50:07

【摘要】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最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和必要防治,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本研究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重点,使用病例对照和生存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及发生时间早晚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00-02

1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长期慢性高血糖以及代谢紊乱使血管和神经等多种组织受累,引起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包括冠状动脉、脑血管、外周血管)、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就在于:糖尿病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至今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在判断治疗效果和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时如果只考虑最终有没有发生并发症是不全面的,从糖尿病的诊断到并发症的诊断,这段时间长度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时间越长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及对象

采用以医院住院患者为基础的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每10岁为一年龄组)、性别及民族分布上一致。选择在某基层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

在设计阶段,明确规定了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可能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和民族进行了配比;在研究的实施阶段,本研究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检测和诊断标准,调查人员经培训,采用统一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标准并在调查中通过一定的调查技巧获得研究对象的真实信息。

2.2 病例选择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经过临床医生询问病史、检查病历档案、体格检查,并进行了心电图、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相关生化检查,包括: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CRP)。经确诊合并心血管病(高血压除外)、脑血管病、眼病、肾病、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胃肠病、骨关节病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病例组。

2.3 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DM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三大类,其中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有其特殊的病理改变、症状和体征,有其明确的诊断标准,是与DM直接相关的DM并发症;而大血管病变则一般被视为DM的伴发疾病或相关疾病,DM和高血糖只是引起大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2.4 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T2DM慢性并发症的保护因素包括使用胰岛素、血脂和血糖控制佳、睡眠质量高。其中使用胰岛素与血脂控制是与慢性并发症关联度最强的保护因素。在对三种高发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中发现,心血管并发症独有的危险因素为高LDL-C、精神压力大;神经病变独有的危险因素为病后缺乏锻炼、喜食甜食;未发现眼病特有的危险因素,但血糖控制佳为眼病特有的保护因素,而心血管与神经病变并未发现特有的保护因素。

可见,无论在所有并发症还是三种高发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中,高Cr均为关联强度最大的因素。糖尿病眼病与肾病同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存在比较相似的发病机制,因此眼病并发症者常伴发有肾病。而且,T2DM同时与多种机体代谢异常有关,高血脂既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能导致和增加糖尿到病例对照研究的一个局限性,即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难以推断。与从与脂类摄取相关的饮食习惯来看,发病前喜食油腻食物也是T2DM慢性并发症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吸烟、饮酒是糖尿病并发症可变的、非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和家族史等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混杂交互作用。本研究显示病前吸烟及吸烟量、病后饮酒、病前病后缺乏锻炼均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相关,但在多因素分析中病前吸烟及吸烟量、病后饮酒、病前缺乏锻炼与T2DM慢性并发症无关联,只有病后缺乏锻炼与并发症的发病有关联,它是T2DM慢性并发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2.5 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早晚的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中年糖尿病患者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慢性并发症,这可能是由于健康价值认识上的差异。健康价值是人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它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且健康价值受年龄的影响,老年人较中年人更关心自身的健康。所以,中年组患者更应加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

在糖尿病自然病程中,患者依次经历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并发症三种状态。糖尿病诊断年龄实际上反映的是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即进入第二种状态的时间。由于糖尿病本身发病隐匿,糖尿病患者的准确发病年龄很难得知,医院确诊其为糖尿病时,大多数患者已处于患病状态一段时间了,很多情况下甚至是因为并发症才诊断的糖尿病。且诊断年龄又受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条件好的或者健康意识比较强的人会更早的被确诊,因此诊断年龄并不能完全代表发病年龄。

其中,精神压力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进展快慢同样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的精神压力可来自于各个方面,总的来说包括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对于糖尿病患者,除此之外还有因病产生的,例如:长期药物控制、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影响其情绪变化;患者从确诊糖尿病开始就要严格控制饮食,尤其对于男性来说控制主食及肉食的摄入量,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情绪,加重精神压力。一些学者认为长期的心理负荷过大会导致机体激素分泌的异常,影响糖代谢,从而加快糖尿病发展进程。

3 相关建议

3.1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肾功能指标(Cr、BUN等)。

3.2 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首要目标是将LDL-C降至理想水平,另外必须强调低脂饮食,倘若单纯饮食不能控制血脂则要加用调脂或降脂药。

3.3 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尽早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强化控糖治疗应兼顾“量”和“质”,“量”是指控糖达标,“质”则包括多方面因素,如个体化治疗、减少低血糖发生、平稳降糖等。

3.4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度锻炼,尽可能保证优质睡眠。

3.5 为了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缓解精神紧张,达到减压目的,除了主动疏导发泄,注意生活节奏的调节,加强休息等常规的减压方法之外,还应调动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家庭、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家人的关爱。

3.6 为了延缓糖尿病到并发症的进程,必须纠正患者因并发症诊断糖尿病这种完全逆转的治疗过程,首先应做到对糖尿病前期状态以及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增强定期检测血糖、早期发现疾病和及时就医的意识,在基层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1]董砚虎,高维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特点[J].山东医药.2009,42(5):53-54.

[2]朱禧星主编.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99-305.

[3]施卫星.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25(1):264.

上一篇:加强医院供应室科学管理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