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24 02:33:51

小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课堂上,因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也就产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要做到有的放矢地预防数学学习分化,应从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本身的差异、教师课堂教学不良行为以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的不足等。因此,要想阻止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教师必须在心理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平时工作的细微处给学困生以引导和帮助。具体阐述如下。

一、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教学环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是控制数学学习分化的有效措施。

1、研析教材,灵活处理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在习题的编排上,层次清楚,图文并茂,创设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在教法、学法上予以师生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新教材编写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集体交流时,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别人的方法完善自己的经验。作为老师应灵活把握,如果他们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先通分再比较这样的基本方法也没什么不行。面对新教材,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分析教材设计意图,同时认真分析学情,教学时做到灵活处理,为学困生多行一些方便,这样就能真正做到教与学有效融合。

2、注重衔接,准确把握

学生学习遇到障碍,除了本身认知能力的差异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旧知识间缺少牢固的链接点。换一句话说,如果老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教学,就可以帮助清除很多学习上的障碍。例如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是以学生理解和掌握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展开,而这又是四年级所学内容,当时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挺抽象的知识。在教学公倍数,公因数的概念时,教师需通过复习了解学生之前的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辅导,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经验,做到新旧知识联系到位,建立合理的知识链,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而这部分知识的牢固掌握,对于后面学习通分和约分,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也能做到有效链接,有助于形成新旧知识网络。

3、熟悉新知识,加深初印象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常表现地异常顽固,例如在进行形如482―(82+267)的简便计算时,去掉括号,常有孩子加号不变成减号,这种错误从四年级开始能延续到五六年级小数和分数的简便计算中。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关键的地方就是小孩在最初解决这种问题时,缺乏足够的理解。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能重视强化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哪怕对那些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一些特殊的记忆方法,如引导他们发现扩号前的减号,就如同一根魔棒,它会使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加号会变成减号,减号会变成加号。这样最初的正强化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至于让一些孩子稀里糊涂地完成简便计算的学习。诸如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总之,在新知识,新概念的引入上,教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准确的表象,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避免最初的不良学习效果对后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4、组织活动,人人参与。

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是课堂经常出现的学习形式,但是如果老师指导不到位,将会让合作学习变成部分孩子挑大梁,一些小孩坐收渔翁之利,时间一长,产生依赖心理,怕想,怕动手的惰性使这些小孩渐渐落后于他人。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时,一定要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确保每人都有任务,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间的竞争,使人人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孩子在合作过程中都能有所获得。

二、善待差异,挖掘潜能

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如果我们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定能缩小他们数学学习效果方面的差异。

1、加强交流,促进提高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在控制学习分化现象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从内容时间上看,一方面是课堂知识删,另一方面是课外生活,而这两方面又经常融合在一起。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面对学习上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宽容的的笑脸;面对取得一些进步的学生,教师肯定的眼神;面对困难跟前,感到困惑的学生,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师生间沟通地点不局限于课堂,沟通内容的内容除了学习,更多的还有他们成长。

2、延展课外,及时弥补

控制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可以延展到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前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让学困生课前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新知识。同时,预习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预见到自己将要碰到的困难,他可以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一方面他可以向老师,同学,家长寻求帮助提前解决将要碰到的困难,另一方面,针对自己的不足,学生课堂上的听讲的目标性更强,课堂效率也跟着提高了。

3、开展活动,提高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的学科,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让一些孩子感到数学高不可攀,对它敬而远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平时教学中需要让孩子认识数学学科特点,更要让孩子们感受数学本身魅力,提高他们对待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开展活泼生动的数学活动,就是重要手段之一。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面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只有立足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发挥课内外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可以控制,甚至避免极端分化的现象的发生,最终实现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金湖县育才小学 江苏】

上一篇: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