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

时间:2022-06-24 01:26:23

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

摘 要 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当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科技作为信息之一也被广泛地传播,且传播手段也多种多样。然而面对科技传播的纷至沓来,受众却越来越漫不经心,更没有积极地回应,究其原因,是因为大众需要的高质量科技传播很少见到,而大众不需要甚至摒弃的科技传播形式和内容却随处可见。科技传播的传播方和受众方出现了严重的供需不均衡。科技传播方面有太多问题亟待改革。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呼之欲出。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改革的领域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供给侧改革”以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传播也亟待“供给侧改革”,才能让大众更好地接收科学、理解科学、热爱科学、传播科学。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科教节目;新媒体;科技馆;科普类报纸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20-02

1 什么是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一词自诞生之日起,已荣升为我国经济名词新宠儿。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日前,“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金融、文化、教育、工业等各个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实施“供给侧改革”,如何针对自身领域里产能过剩的问题对症下药,如何能够通过改变经济结构的方式促进消费。科技鞑チ煊蛞彩且谎。

科技传播是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的重要途径,它以传播科技知识信息为基础,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使科技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和延伸,从而激发大众对科技的热爱与探索。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决定了国家的强大与民族的进步,因此,科技的传播尤为重要,我国近现代以来,通过广播、纸媒、电视等很多传播途径对科技进行了广泛的普及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大众的科学知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纸媒受众骤减;广播、电视等对科技的传播逐渐变质;网络在快速传播科技的同时,也传播了很多虚假的科技信息等,科技传播也面临着一系列考验,从而使得传播方与受众方的供需不平衡,传播方传播的手段、途径以及传播结果均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得受众方不买账,科技传播陷入了一个瓶颈,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呼之欲出。

所以,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优化科技传播方式,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客观、真实地传播科技,提高科技传播的质量,使得科技传播在全社会中健康、有序、高效地为大众造福。

2 科技传播“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1 当前科技传播的主要途径与存在的问题

2.1.1 电视传播部分逐渐偏离宗旨

虽然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但电视仍是目前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其中的很多新闻节目和科教节目对于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部分科教节目渐渐偏离了科技传播的宗旨,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节目选题上题材老套,猎奇现象严重;拍摄、制作过程中,科技含量太低;论证缺乏科学的方法;节目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等。

2.1.2 新媒体传播对科技是把双刃剑

新媒体的崛起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以手机、电脑、无线电视等向大众提供着多元化的信息和服务。它以特有的优势不仅增强了科技传播效果,更成为当代科技信息最重要、最便捷的传播通道。不过这一深刻变革在促进科技传播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问题:如科技骗局和科技谣言层出不穷;网络制度尚未完善,公民隐私难以维护;政府监督困难,网络公信力有待提高等。

2.1.3 科技场馆的传播力度不够

科技馆是提升我国公民对科学技术知识认识程度的重要场馆,它以科普展教为主要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公众了解科学成果,关注科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而使他们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然而我国很多的科技场馆,却只是将宣传科学流于形式,没有将自己应有的优势和引导作用展现出来,设置的科学情境在内容上少有挑战性、探索性和时代感,观众也无法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激发起探索的欲望。

2.1.4 报纸期刊的传播影响力日益消减

自科普类报纸诞生以来,科普报刊就是科普宣传的中流砥柱。它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事业发展成就,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帮助公民提高科学素质,大大推进了我国的科普文化建设。可是近年来,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骤减了很多的发行量和受众,其科技传播的力量日渐消减,在传播内容,也渐渐迷失了方向,无所适从。

2.2 当前科技传播面临的挑战

科技传播因多种问题的弊端频频出现,传播科技的效果甚微,科技传播者也因一系列原因无法更好地推进科技传播,科技传播已然进入了一个瓶颈,实行科技传播“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2016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地指出“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3 科技传播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3.1 电视科教节目亟待改革

3.1.1 首先是要不断更新科教片的题材

如今的电视科教片选题老套、更新较慢,使公众对其兴趣较小,想要吸引公众,就必须选择好的题材、新的题材,让公众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形式和内容,锁定这个电视频道也就容易的多了。

3.1.2 提高科教片的技术含量

科教片的技术含量却是一项硬指标,容不得一点敷衍。科教片应当熟练各种望远摄影、显微摄影、红外摄影、内窥摄影、水下摄影、高速摄影等,可以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东西,而三维动画特技、数字影像合成、虚拟电子手段也可以为我们创造出各种世间并不存在的画面,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科学。

3.1.3 采用双向互动的形式来与观众交流

在节目表现手法方面,可以聘请科技专家、学者等参与电视节目活动。将科教纪录片与专家讲解相结合,根据科教节目内容,适当增加外景互动,也可以挑选与之相融合的乐曲等,调动一切视听手段,使节目丰富多彩、好看有趣、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3.1.4 体现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

在科教片拍摄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能够更好地表达节目的宗旨。在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节目的科学知识容易接受、理解,深入人心。

3.2 改进新媒体的科技传播

3.2.1 加强政府对新媒体的监管

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政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建立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现代信息公开理念,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建立预警和应急信息服务系统,针对网络上的科技诈骗和科技谣言进行监管和过滤,帮助民众认识真伪科学。

3.2.2 确保科技传播内容通俗易懂

传统媒体对于很多信息的传播都让受众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于科技的传播,很多科技名词和用语难免晦涩难懂,新媒体在科技传播方面也有这种情况,因此新媒体应该在传播内容和手段方面加以改进,将一些受众难以理解的科技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加以阐述,努力遵守“三贴近”原则在传播内容上,以受众的偏好、受众的接受能力作为选择科技信息的标准;更好地服务大众。

3.2.3 丰富科技创新的形式

新媒体对于科技的传播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互联网上,也可以适当地把网络的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避免虚假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传播科技。新媒体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将各种传播方式相互配合,实现真正的媒体跨界融合。

3.3 科技馆互动功能有待加强

3.3.1 因人而异设置场馆展区

科技馆面对的受众是多样的,年龄不一、经验不一、价值观也不同,在设置场馆的展区时要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分门别类地划分展区的位置、参观的路线、以及展品的设计等,工作人员也应该适时为不同观众解说展区的科学形态,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3.3.2 鼓励观众共同探讨学习科学知识

科技馆里观众除了组团参观以外,大部分观众都比较分散,参观者之间的沟通、学习机会甚少,科技馆可以充分鼓励参观者相互讨论、联合动手操作或实验,让大家对知识的理解趋于更丰富、更全面。人们在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以至相互争论、斗争的过程中可以相互都有进益。

3.3.3 扩展科技馆的科普活动

科技馆大部分都建立在大城市,无法辐射到很多农村或是小城镇的受众,为更好地传播科技,科技馆可以在农村或是小城镇设立科技宣传点,定期向当地的民众宣传科技知识,或是带去一些浅显易懂的视频影片,经常开展科技活动。让他们也来感受科技的力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扩大科技馆的科普活动和民众的受益范围。

3.4 科普类报刊亟须改革创新

3.4.1 要加强科普类报刊与全媒体的融合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这必然使得科普类报刊后续乏力,发行创收受到很大影响。但科普类报刊以其独有的信息原创性等优势,地位依然无可取代,若能够与各媒体通力合作,发展才会越来越好。如建立报刊的电子网站;做好报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为公众第一时间采访信息;制作挂图、科普视频、线下宣传等丰富报刊的内容等。

3.4.2 要有成功的新闻策划

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能够合理开发出新闻资源并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还能突出新闻主题,增强报纸在社会的反响效力。科普类报刊因报道领域的限制,新闻报道的效力和影响力往往逊色于时政类报刊。注重新闻策划,提高报道质量,提升影响力,应该成为科普类报刊追求的目标。

3.4.3 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报刊的科技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科技成果能否圆满完成、科技传播能否改革创新,都与科技工作者的素质息息相关。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进行科技传播的“供给侧改革”,才能紧紧把握科技传播的节奏和脉搏;才能更好地改进科技传播中的弊端和面因素;才能让传播方和受众方积极互动;才能使科技传播得以进行最大效率的扩散与弘扬。

参考文献

[1]何苏六.科技与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匡文波.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宏,陈小申.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吴敬琏,厉以宁,郑永年.读懂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林毅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

上一篇:数字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核心探索 下一篇:为科学传播插一对科普信息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