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简约 追求高质

时间:2022-06-24 01:10:17

【摘要】 创高效课堂教学,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探索的课题. 本文从“目标定位,注意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制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方式有效,加强动手动脑的实战训练”三大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我们常会发现繁琐喧哗课,表面热烈,实则是作秀. 大道至简,抛弃繁华与浮躁,追求到至纯至简,完美地保留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应当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义.

一、目标定位,注意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简洁、明了、具体,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文简意丰,内容要简约厚实,环节要简化自然,语言简洁流畅,洗去大而空的、不切合实际的、不能很好完成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紧扣教学内容,抓住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明确本节课在整个单元和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其次要明确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哪些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 最后要思考让学生感悟哪些数学思想,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哪些现实的数学问题. 如:苏科版初一数学“5.3用方程解决问题(3)”教学片断:

学习目标的确定:会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会运用列一元一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是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 难点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指导自学:认真看书上的内容,思考书中所提问题. 检查自学效果: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自我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从同伴身上学到了什么?实战练习:体育馆入场券3元一张,若降价后观众增加到原来的一倍,收入增加25%,那么每张入场券降价多少元?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形式,要根据数学课的性质、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用简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融入课堂,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注意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

二、制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导学案为教师把握学情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但不是教材内容的复制,也不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简单预演,而是教师在教学内容解读基础上的再创造,从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对教材解读的方案,它的情境以及探究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内容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学案内容应难度适宜,问题设置应有目标,可观察,且便于测量,教师必须将知识点的情境转化成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打有准备之仗,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灼痛”,这样,学生听课就会有疑而问,有针对地去听讲,才更容易求得课堂的高质.

如:在讲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之前的导学片断:我先设计了一个导学题:9x2 - 4y2 = ____,这时学生能够很快按照公式完成分解,得到答案(3x - 2y)(3x + 2y),紧接着我又加入练习-16y2 + 81x2 = ____. 这时可能有部分同学就会认为不能用公式,部分同学会用错公式,当我们纠正错误,加深印象时,学生会很轻松地掌握平方差法分解因式,并且灵活运用公式,举一反三.

合理设计导学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练习的同时,达到“减负”的要求.

三、方式有效,加强动手动脑的实战训练

在苏科版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操作、活动、思考、交流的机会,如“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栏目,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引导学生通过“做”来感受数学、探索知识、解决问题.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做数学”的机会,在各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较多采用学生“做”的方式,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做”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

如在“图形认识初步”的教学中,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我们不妨让学生多动手折叠或把身边的立体图形展开. 从现实原型中抽象出模型,并将这些模型用于新的情境,这是多媒体演示所不能替代的.

操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认识的来源,说过:“实践出真知. ”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多种思维活动,不但能获取知识,更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掌握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很好地动起手来,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现实表现. 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起来,是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发动”学生,只有有了较高的“课堂动手率”后,才能深入地研究“动手质量”.

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动手操作题,操作题的设计要有趣,能激起学生练习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二是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三是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图、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 动手动脑的操作是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情感的释放.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要精讲多练,要成为学生操作的引领者,让他们能够快乐地享受数学学习,让课堂因简约而精彩,让我们的高效芳香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时空!

【参考文献】

[1]金鑫.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实践——解直角三角形典型教学设计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2]王丙金.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再认识[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2).

[3]张余斌.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91).

上一篇:优化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下一篇:从“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困惑“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