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日生活为切入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时间:2022-06-24 12:55:42

以一日生活为切入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摘 要: 人必定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亲人、同伴、法律、道德、公德等多方面的制约,正是由于这种制约,使人有文明、有修养、有高尚的情操,能和谐地团结在一起,发挥聪明与才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 一日生活 规则意识 良好品质

生活处处是课堂,生活时时是教育。无论是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是一日生活中的午睡、用餐、散步等各个环节,都是教育的内容,关键是教师要懂得挖掘教育资源,只有抓住教育契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社会性潜能,使其与其他心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因此,如何把握生活中的小事,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教育,将是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基础和着力点。

一、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感受规则

如又到了盥洗时间,和往常一样,孩子们一组一组有序地进入盥洗室。小毅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每次一进盥洗室,就会先到女小朋友的小便池处溜达一圈,挤挤别人,特别是夏秋季的时候,衣服穿得比较单薄,小毅就特别喜欢玩水,还经常在两只手臂上涂满肥皂,来告他状的小朋友络绎不绝。

我想,这样的一幕是各个幼儿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有督促幼儿养成习惯的责任。那么针对这样的一幕,我们该如何让小毅明白自己行为是否正确呢?首先,我和孩子们展开了一次谈论,请刚才在盥洗室被挤到的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但是别人的感受小毅无法感同身受,于是我又安排了一个“小演员”,在之后的入厕环节故意挤开小毅,不让他小便,这一环节后,我让小毅说说刚才发生的事,他明显地感受到被别人挤不舒服,还差点把尿尿在身上。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小毅感受到自身行为存在的不良影响,认识到要遵守规则,自觉养成人多排队的好习惯。

二、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发现规则

如这几天,天气特别闷热,我忙着为孩子们排练六一儿童节的节目,排练完回到教室后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随手拿了把椅子,从旁边拖过来便坐下休息,让孩子们把小椅子搬到中间坐好,准备离园。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康康,从椅子上站起来,把椅子拖到桌子边上坐下了。我说:“康康,你是怎么搬小椅子的。老师以前说过,不能把小椅子放在地上拖的,你忘了吗?”他看看我,一脸无辜地把椅子轻轻地搬起来。这时,旁边的小雨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你不让我们拖小椅子,可你自己刚才也是拖的!”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

在刚才的一幕中,我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但是,孩子们却都看在眼里,虽然他们能发现老师没有遵守规则,但是却不能很清楚地分辨老师平时所说的规则与今天的行为表现哪个才是正确的,由于爱模仿,因此不由自主地模仿了教师的行为。我及时在孩子们面前对自己刚才的行为进行了检讨,同时对小雨小朋友及时指出老师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予了肯定。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感受到幼儿教师为人师表:要严格要求自己,文明教人、文明育人;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制定规则

如又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时间了,很多孩子都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区进行活动。但是在活动中,从阅读区时时传来喧闹的声音,常常看到幼儿忙碌的身影,甚至在别的区域中游戏的小朋友也来告状:“老师,他们太吵了,影响我们游戏了。”于是我进入阅读区向幼儿询问:“你看的是什么书啊?书上讲了什么内容呢?”几乎没有孩子能回答我的问题。游戏结束后,阅读区的图书也都放得乱七八糟,甚至还有的书被撕坏了。

在阅读区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几乎已经见怪不怪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将幼儿的这一行为作为讨论内容,让幼儿制定相应的规则。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共同制定出了以下规则:(1)阅读时不得大声喧哗,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2)阅读时要耐心、仔细地观察画面内容,不经常换书。(3)做到爱护图书,小心翻阅,如有损坏,及时报告老师,进行修补。(4)游戏结束后,要把书放回原位。因为小班幼儿不认字,所以针对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我将其转化为符号,便于幼儿理解。从这以后,孩子们在阅读区活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规则意识更强了。

四、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巩固规则

如“现在,请小朋友们去小便、喝水”。话音刚落,孩子们陆陆续续地离开自己的座位,小便的小便,喝水的喝水。可是喝水处,孩子们挤成一堆,都想快点喝到水。没过多久,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桐桐的水打翻了。”

幼儿年龄小,要记住一日生活中的规则确实不易,所以老师常常不停地重复一些规则:“请小朋友排好队,一个一个倒水”,“看看你的小椅子对好线了吗”,“吃饭的时候要安静,不能说话”等,每天都要重复许多遍,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们会产生厌烦心理,这样的“唠叨”对幼儿没有丝毫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幼儿巩固这些规则,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呢?我们采用丰富的手段引导孩子们轻松、自然地接受规则,让规则从单一的说教变得有趣。首先,从环境入手,用直观的标志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如:为了防止幼儿在喝水时产生拥挤的情况,我在饮水处的地上贴上了小脚丫的标记,这些图标将规则直观化、隐性化,寓说教于环境,无声地提醒孩子自觉、自主地遵守规则。其次,将规则隐藏于儿歌、歌曲及有趣的动画片中。我们把一些规则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如入寝儿歌:“睡觉啦,睡觉啦,先小便,再学小猫轻轻走,嘘……午安。”最后,游戏提升遵守规则的趣味性。乏味的重复强调会让孩子厌烦,游戏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兴趣。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必定会培养良好的习惯,其终极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品质。但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需要教师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上一篇:对如何让孩子远离“暴力作业”的思考 下一篇:用爱心与责任呵护他们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