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一起动物源性人间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4 11:20:24

贞丰县一起动物源性人间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追溯传染源,探索流行因素,为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疫情个案调查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14年7月发生的炭疽疫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病例的就诊、村民的卫生习惯和炭疽杆菌实验室检测进行描述性分析,炭疽诊断按《炭疽诊断标准》(WS 283-2008)进行。结果本次动物源性炭疽疫情共发生皮肤炭疽病例3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3.23%,病死率为33.33%,从土壤标本和牲畜饮水未分离到炭疽杆菌。搬运、剖剐、洗切并食用的密切接触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

[关键词]动物源性;炭疽;流行病学;调查

鲁贡镇位于贞丰县东南面约27km,全镇共有16个行政村2640人,有23名村医。者央村距鲁贡镇政府所在地约12km,者央村辖者央、者么、高寨3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共460户,总人口2640人,以布依族为主。当地农户主要喂养的牲畜有牛、马和猪,牛和马占约95%,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村民防病意识淡薄,有剖食病死动物的习惯。者央村医疗条件落后,全村卫生室仅有1名村医,负责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

2014年7月24日晚23:40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贞丰县鲁贡镇发生一起皮肤型炭疽疫情,发病3例死亡1例”,黔西南州疾控中心2014年7月25日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赶赴贞丰县疫情发生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工作。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现场调查

采用《炭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由流行病学专业人员负责事件的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

1.2病例定义

按《炭疽诊断标准》(WS283-2008)对病例进行诊断,病例定义为:2014年7月17日以来,参与病死马的剖剐、马肉或内脏加工和食用的村民,出现典型皮肤炭疽痈等临床表现的患者,为皮肤炭疽病例。

1.3实验室检查

采集土壤标本10份(双份),牲畜饮水地水样1份(双份),由黔西南州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炭疽杆菌分离培养,结果送贵州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1.4统计学分析

用Excel录入数据,率的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的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间疫情

2.1.1 流行强度

截止8月7日共发生皮肤炭疽3例,死亡1例,罹患率3.23%(3/93),病死率33.33%(1/3)。

2.1.2 时间分布

杨正文为首发病例发病日期2014年7月20日发病为,2014年7月21日和7月24日各发病一例,分别是首发病例之妻吴某某和参与剖剐韦某某。

2.1.3空间分布者央村一组1例,者央村二组2例。

2.1.4人群分布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60岁;均为农民,3例均为布依族;男女之比为2:1。

2.1.5病例临床特征杨正文为死亡病例,剖剐自己喂养的突然因病死亡的马,手部出现水疱、周围组织肿胀,组织坏死破裂形成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痂,同时伴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调查发现死者剖剐病死马前右手有伤口,家属叙述右腋下有包块(淋巴结肿大);另外2例病例面、手等暴露部位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浸润,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结痂,疼痛不明显。

2.1.6病例诊疗除死亡病例外,另外2例病经过医疗点进行抗菌治疗后,炭疽水肿逐渐消退,结痂褪屑,全部痊愈。

2.2流行因素调查

2.2.1畜间疫情发生畜间疫情的户主杨正文家中喂养牛15头、马2匹和猪2头,牛、马以放养为主,2014年7月17日喂养的一匹马突然死亡,腹部肿胀,口鼻流出淡黄色浆液。

鲁贡镇辖区内者冗村于2009年曾发生过皮肤炭疽疫情;比邻的鲁容乡于2006年也发生过炭疽疫情。

2.2.2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户主杨正文喂养的一匹马突然死亡后,请村民韦某某、杨某某、杨某某、吴某某等帮剖剐,参与死马搬运、剖剐、洗切和食用者共93例,其中发病3例,罹患率为3.23%。据剖剐人员述死马腹部肿胀,口鼻流出淡黄色浆液,剖剐时血液不凝固。将搬运、剖剐、洗切并食用煮熟马肉作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10.00%;未参与搬运、剖剐、洗切只食用煮熟后的马肉作为非密切接触者,非密切接触者没有病例。密切接触者与非密切接触者罹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31,P

2.3实验室检测结果

采集死亡马剖剐地土壤标本20份,经黔西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在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可疑菌株,经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后为阴性。采集水样1份,未检出炭疽杆菌。

2.4防制措施

2.4.1环境消毒处理对剖剐点及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用漂白粉进行彻底消毒。

将可能被污染泥土挖松,用水将漂白粉溶解成含有效氯20%的水溶液,将该含氯水溶液倒入挖松泥土充分混合作用足够时间,再在上方洒撒漂白粉,盖上未受污染的泥土填平。

2.4.2加强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疫情发生后,州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村委的组织下,对村民进行“三不”(不剖杀,不出售,不食用病死畜肉)、发现病死畜及时报告和病死畜肉就地焚烧深埋知识的宣传,革除不良的陋习,以提高群众自我防护和报告疫情的意识。

2.4.3加强村级卫生人员培训通过对村级基层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增强炭疽等法定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及时报告意识。

3讨论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草食动物,特别是牛、马和羊,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被感染。皮肤炭疽临床特征表现为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焦痂溃疡等典型皮肤炭疽改变。此次疫情发病3例死亡1例,临床表现具有皮肤炭疽的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焦痂溃疡等典型临床特征,抗菌治疗有效;经SPSS19.0软件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密切接触与非密切接触间发病差异有显著性(P=0.031,P

引起本次皮肤炭疽疫情暴发的原因分析:(1)疫情地为布依族聚居村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交通不便,环境卫生状况较差;(2)是村民防病意识淡薄,生病时不愿及时就医;(3)村民有剖食病死动物的习惯,以致接触感染炭疽杆菌病畜。(4)基层医务人员对炭疽等急性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加之病例出现临床表现未及时到村卫生室及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导致疫情不能及时被发现和上报。(5)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且经济不发达,是炭疽疫情高发的省份。1987~1996年有65.52%的县曾发生过炭疽疫情;2000~2003年贞丰县所在的黔西南州发病率的居全省前列,与疫情发生地比邻的鲁容乡2006年也发生过炭疽疫情;(6)疫情处理中剖剐地环境消毒不规范、不彻底,为炭疽疫情发生留下隐患,加之畜问疫情未能及时发现和病人未及时就医,造成疫情的蔓延扩散。

查阅传染病疫情统计资料,这是我州10年来多次发生的皮肤型炭疽疫情。由于处理的及时所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行和爆发,几个关键环节的处理经验需要及时的总结。一是当地卫生院发现异常情况后,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报告疫情,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处理。二是县(市)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要迅速到达现场并对疫情进行防控。三是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和指导。疫情的反复发生反映出当地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需要加强,畜牧检疫也需要加强和完善。完善县区级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开展炭疽疫情防控各部门信息沟通,建立联动机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为做好今后炭疽疫情的防控:应逐步提高村民经济收入,让广大村民不食用病死畜;加强对广大村民健康宣传教育,特别是通过学校加强学生健康宣传教育,采取小手牵大手的宣传方式,把“不宰杀、不售、不食用病死畜”以及“发生不明原因的病死牲畜要立即报告当地农业部门”,提高全民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减少疾病的流行因素;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加强与卫生和畜牧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联动机制,畜问发生疫情时,政府核实后给予相应补偿,使村民不去剖食不明病因死亡的病死畜,将疫情控制在畜间,预防人间疫情的发生;及时规范地作好疫区、疫点彻底消毒,并开展消毒效果评价,使疫源地成为历史,不再二次感染牲畜和人。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疫情未及时报告,未采集患者病灶分泌物和病死畜标本的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和炭疽杆菌分离;土壤和牲畜饮水未检出炭疽杆菌,可能与土壤采样的位置、检测技术及样本量有关;未对消毒后的环境进行卫生学评价。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州县疾病预防中心疫情调查处理人员在现场调查、传染病标本的采集、病原学初步检测和血清学诊断技术培训,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实验室检测、诊断和治疗水平。

上一篇: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下一篇:三四线楼市现有存量要卖30多个月去库存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