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24 07:42:23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旨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引领下,带动学生参与探索、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力图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索;实践

一、教学理念更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中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能力,正是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所碰到的问题。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人文素养

语文课是基础学科,肩负着传承文化、绵延民族精神的光荣使命,高中语文也是提高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改推进不断深入、高校招生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中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的提高越来越重要。

2.探究创造

课堂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途径和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优质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与探究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科学的态度和道德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识。

在探究的过程别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创新。创新思维贵在出新,不重复别人的脚步。明清思想家黄宗羲《明儒学案》提出“学问之道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要在遵循共同的原则与认识基础上,寻求独特的价值。

3.“生成学习”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教育心理学中的“生成”理论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生成学习理论强调生成学习过程中个体主观能动性,重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觉的作用,特别关注在多向交互作用中所构建的新知识的意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的思维锻炼,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理念。

二、教学课程拓展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如何使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进入课堂为教学服务,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实际体现,也是对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积极综合课程资源,合理有效地加以运用,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是教材,过去人教版教材编撰基本是按照现代文、文言文、写作教学三大板块落实,其中现代文又是按照文体标准来编排的。上海新课改教材是以主题集结、形成教学单元,如以“上海高中语文教材”(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为例,高一下《老王》(杨绛)、《项链》(莫泊桑)、《当炉女》(臧克家)组成了“平民生活”教学单元;高二上《诸子喻山水》、《秋水(节选)》(庄子)、《前赤壁赋》(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组成了“山水情思”教学单元;高三上《雨巷》(戴望舒)、《荷塘月色》(朱自清)、《荷花淀》(孙犁)、《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组成了“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单元等等。所有教材都是依照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以及相应的量规评价来编撰,教材最大的优点是按照教学大纲落实教学基本知识点,推进了基础能力。但毋庸讳言,一味围绕教材安排教学单元,按照编撰进度逐级推进,但从教学过程来看似乎稍显单调、呆板,缺乏应有的活力,也不利于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校本教材的改革和建设是大有必要的。

三、教学策略丰富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特征,即学习者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涉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改变学习方式、提升知识层次。

2.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担任教学组织、策划者的角色,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通过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过程,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具备明确的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要善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可以尝试让他们用标题式、图形式、表格式、点评式,自己设计课文行文思路或欣赏过程,将自己对课文质疑解惑的内容编成判断题、筛选题、阐述题和概括题,然后集体讨论,也可以借助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在线或者远程探究。

3.课程形式

“二期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习已经不是局限于课本为主的基础型学习,要大力推动拓展、研究型学习。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各个环节不断串联从而形成的一个完整连接,基础型课程是教学主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拓展、研究型课程是丰富与延伸,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提升,最终是要回到教学过程,从“基础型教学”到“拓展型教学”,进而到“研究性教学”,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教学,乃至课后反思,师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改进,探寻全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在这个系统的教学链上反复锤炼与“淬火”,寻求最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巧做减法,活用教材 下一篇:面对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