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尖子生的培养――化学的策略

时间:2022-06-24 06:37:15

新课程背景下尖子生的培养――化学的策略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尖子生的培养突显重要性,中学教师如何选拔培养尖子生,如何把尖子生磨得“更尖”?该文就此结合化学教学实践作些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尖子生 化学教学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是人才的竞争,没有拔尖人才,我们国家就不可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要建设创新型社会,没有拔尖人才,就只能是空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随着高考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家长和学生对目标的定位不再是只要考上大学就行了,而是把眼界投得更高、更远。面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分层次教学就成了一种必然,尖子班的构建随之产生。

学校领导敏锐地发现了时代的召唤、群众的需求,高瞻远瞩地提出培养尖子生,打造高分群的战略决策。但是如何选拔培养尖子生,如何把尖子生磨得更“尖”?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的化学教学实践作些探讨。

1 对尖子班的认识及组班的一般形式

所谓尖子生是指有远大理想、有优良品质、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优秀、渴求知识、追求完美的学生。

为了使这些学生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我们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施教,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顺应时代潮流,突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构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的体系,既让后进生得到充分的教育,也给尖子生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各班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全年级前40名学生单独组班,利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组织骨干教师,专门进行再加工、再完善、再提高教育。

2 化学科目尖子生培养的建议

2.1 正确分析学生学情

在培养尖子生方面,首先明白化学科目对该尖子生是优势还是劣势科目。若总分比较好,化学科目又是学生的强项,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化学学科的优势,给予更大的信心,进一步鼓励他在化学学科冒尖,提高他这一门学科对总分的贡献。若总分比较好但这一学科相对来说比较弱,我们要从思想上让该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要有畏难情绪,再详细分析该学生化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2 正确分析学生心态

松懈现象:进入尖子班的学生,有的可能自我表现欲较强,自我感觉学得不错,再加上知足常乐的心态作怪,以为退一万步讲再怎么样也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他们在学习行为上所表现的求知欲、进取心不强。岂不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回观历届高中一些不错的学生由于上述原因折戟沉沙就见而不怪了,对于这类的学生一定要培养他们百尺竿头更上一步的思想意识。

偏激现象:有的尖子生由于狭隘心理的原故,当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困惑,对其求教时,有保守思想行为出现。这里有两种可能,一可能是确实不会,二可能也不告诉对方,究其原因落在一个怕字上, 怕他人超过自己, 其实他没弄明白,学问学问在学与问中相长,他更不知道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早就出现各资源共享了。

自危现象:由于尖子班学生是按特定条件下组合出来的。影响这种组合的因素有多种,尤其是一些侥幸进来的学生,一般担心今后行不行的心态可能要多于喜悦之情,所以有必要让这一部分学生树立拼搏的精神,知难而进的精神比单纯的知识目标更为重要。

2.3 学习方法的指导

2.3.1 夯实基础、巩固提高

(1) 回归书本,确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这些都是解题的基础,基础扎实了,才能深入拓展。

(2) 梳理知识脉络;清楚的知识脉络有如详细的地图,按图索骥会事半功倍。

(3) 诸多能力到位:包括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审题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3.2 重点突破

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及考试的具体要求,重点抓住答题的薄弱环节,如:化学Ⅱ卷的流程图及实验化学是学生重点丢分的地方,对于尖子生在知识方面基本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答题的规范要求和思维的严谨性还比较欠缺,题目的基本意思都懂,但是经常存在词不达意及回答不完整的问题,导致得分不高。

例如:2010年福建理综高考第24题,如下图。

(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 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______。

(4) (或其它合理答案)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是在8.0~10.4之间,但是对于临界状态8.0及10.4的定位存在很大的问题,造成丢分严重。因此对于尖子生要再上一个台阶,这方面的突破尤为重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答题规范及思维的缜密性做一个系统的训练和总结。

2.3.3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对于化学科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对实验的探究,学生针对实验的构建探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互相开拓思维,使知识的到延伸,解题的技能得到提高。

如:2010年福建理综高考第24题例: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或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这类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充分利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和拓展的知识进行答题,需要学生要有思维上的碰撞,通过协作学习彼此增长。所以尖子生班的构建有利于“共生效应”的产生。做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因材施教,让化学做出更大的贡献,“把每位学生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上一篇:浅谈中职校的体育个性化教学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