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柬埔寨投资项目的融资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24 06:04:15

中资企业柬埔寨投资项目的融资模式研究

【摘 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而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也在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海外投资、工程承包的步伐。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资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问题,本文以中资企业在柬埔寨投资项目的融资为例,分析了其各种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可行性,并探讨中资企业采用“内保外贷”、“内保内贷”、“外保外贷”等融资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走出去项目;柬埔寨;内保外贷;内保内贷;外保外贷;贸易融资

在中央“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越迈越大。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管局联合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中国企业已经将投资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与中国地缘上最接近的地区之一的东南亚日益成为中资企业投资的热土。其中,东南亚国家中目前与中国保持最稳定和友好关系的柬埔寨由于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优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来投资。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柬埔寨协议投资金额累计为89.1亿美元,占柬埔寨协议外商投资总额的36.1%,为柬埔寨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在柬埔寨进行直接投资的中资企业,面对柬埔寨的投资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如何解决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可以采用哪些融资渠道和方式,是本文讨论的问题,希望能对解决企业“走出去”项目的融资难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柬埔寨投资环境分析

1.柬埔寨政局稳定,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自1994年洪森政府组建至今的十多年间,柬埔寨政局稳定,经济维持持续平稳的发展,政府执政理念得到百姓的拥护,政府各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柬埔寨政府与周边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尤其与中国政府保持了长期传统的友谊,双方还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自然条件优越

处于热带地区的柬埔寨,一年四季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和树木种植,农林业生产在自然资源方面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在矿产资源方面,目前柬埔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铁、铝、磷酸盐、宝石,其中金、铝、铁为柬埔寨的优势矿种,且矿产资源的开采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开采潜力巨大。

3.投资政策优惠

柬埔寨政府积极营造宽松优惠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和保护外商投资,充分利用外援和外资支持本国经济发展。柬埔寨鼓励国外投资,美元可在国内流通,对外资与内资基本给予同等待遇,在税收方面,免征投资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建筑材料、零配件和原材料等的进口关税;企业投资后可享受3-8年的免税期,免税期后按税法交纳税率为9%的所得税;利润用于再投资,免征所得税;分配红利不征税,产品出口免征出口税。

由于柬埔寨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赴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企业与日俱增。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统计,2013年上半年,柬埔寨政府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中,中国协议投资金额达到2.43亿美元,为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国。随着海外投资业务的不断增多,如何落实投资的资金来源也逐渐成为制约“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中资企业柬埔寨项目的融资渠道分析

在柬埔寨,企业融资的渠道一般包括银行融资和非银行融资两种渠道,对于银行融资,可以向本地银行或者国内银行融资,而对于非银行融资,则主要包括私募基金以及股市融资。

1.本地银行融资

根据柬埔寨国家银行统计,柬埔寨本地有34家商业银行,37家微型贷款机构和33家农村放贷机构,商业银行当中包括了两家中资金融机构,即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金边分行。根据柬埔寨中央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4月底,柬银行总资产已达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坏账率维持在3%左右。

由柬埔寨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柬埔寨本地的贷款市场规模较小,这是由偏小的经济总量决定的(2012年柬埔寨GDP为140亿美元)。尽管贷款规模不大,但是当地的筹资成本却是高度市场化的,利率普遍偏高,一般为15%左右,且更有甚者达到了20%-30%,期限则以一年期以下居多,很少能有超过5年期的长期贷款。对于中资企业中长期的投资来说,如此高的利率以及如此短的期限的确较难承受。

2.国内银行融资

除了本地银行融资,中资企业还可以考虑境外银行融资,即可以向国内银行申请美元或其他外币贷款,用于柬埔寨投资。随着人民币在国外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外汇贷款,企业还可以申请境外人民币贷款,用于从中国国内采购设备、原材料、劳务等。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外汇管制,因此企业在向国内银行融资前,需完成国内审批程序,即发改委、商务部(厅)以及外汇管理局的审批,才可以将资金从国内汇出国外。

3.其他融资渠道

除了以上两种传统的银行融资渠道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包括股市、私募基金等其他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柬埔寨目前暂无成熟的资本市场,但2011年7月11日,柬埔寨证券交易所在金边正式成立,并向几家证券公司、银行发放了交易牌照;2012年4月18日,第一支股票——金边水务局上市交易,但一年过去,金边水务局仍然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没有一家新IPO公司。从现实情况看,中资企业在柬埔寨想获得在上市融资几无可能。同时,由于柬埔寨经济发展速度快,已有部分柬埔寨当地企业获得了国外私募基金的垂青,但就目前而言,已进入柬埔寨市场的私募基金较有限。

三、中资企业在柬埔寨投资项目的融资模式分析

由中资企业在柬埔寨现有的融资渠道对比可见,对于大多数在柬埔寨投资的中资企业而言,相对于受众较少、门槛较高的私募基金或者股市等非银行融资方式而言,较可行的融资方式仍然为传统的银行融资。由于柬埔寨本地银行利率较高、期限较短,因此大多数中资企业会偏向于向国内银行融资。具体而言,常采取的融资模式包括以下几类:

1.“内保外贷”

“外贷”即由中资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公司作为借款人,向银行贷款,“内保”则指的是由中资企业作为担保人向境内银行提供保证担保。除了保证担保以外,根据不同银行的要求,中资企业一般还需要提供额外的抵质押物,作为必要的补充担保。“外贷”包括向柬埔寨本地银行或者国内银行贷款,但若以国内的资产或保证人提供担保,则柬埔寨本地银行较难接受,因此此处的“外贷”一般指的是向国内银行贷款。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担保人为企业时,被担保人须为担保人按照规定程序在境内外设立、持股或间接持股的企业,且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5%。此处提及的担保,包括保证担保以及抵质押担保。

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人而言,其提供的保证担保在银行认可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其他抵质押物金额和数量,但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担保人而言,银行一般会要求提供更多的抵质押物以保障贷款安全。对于后者而言,企业一般可以向银行申请开立融资性保函,借助银行的信用来满足贷款担保的要求。国家外管局对境内企业提供的“外贷”,也有较严格的规定,需要向国家外管局申请审批,且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

由于企业在境外投资或者开展工程承包,面临的环境可能会较国内复杂,就不得不考虑到可能会面临的诸如政治、战争、政策等风险,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的风险,有必要购买一定的境外保险。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可以考虑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保险,以规避种种境外投资的风险。购买的保险会增加保费的支出,但是一般也会从银行的利率定价中得到补偿。

2.“内保内贷”

此处的“内保”的含义与“内保外贷”中的“内保”相同,“内贷”则指的是借款人是国内企业,由其在国内向境内银行申请外汇贷款,用于境外投资。该模式与国内人民币的贷款流程类似,只是贷款币种换成了外汇(也可以为境外人民币)。如前所述,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前,一般需完成发改委、商务部(厅)以及外汇管理局的审批程序。

3.“外保外贷”

此处的“外贷”的含义与“内保外贷”中的“外贷”相同,即“外贷”既可包括向柬埔寨本地银行贷款,也可向国内银行贷款。“外保”的意思则一般为以国外的资产或者国外的担保人提供保证担保向银行提供抵质押担保。对于中资企业来说,在柬埔寨拥有的资产较有限,一般以机器设备或者办公设备居多,此类设备在银行认可程度不高,因此即便能向本地银行贷款,获批的贷款额度也较小。相对于国外担保人提供担保,柬埔寨本地银行更加认可该担保人向银行申请保函,以保函作为替代担保物。

4.贸易融资

企业在海外的融资模式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以外,还可以采取贸易融资的方式,包括信用证、保理、出口信贷、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福费庭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采取上述不同的融资模式,以实现资金融通的目的。以保理为例,企业可通过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以加速资金的周转,并达到改善报表的目的。由于国外贸易融资所面临的客户以及环境较国内复杂,一般而言,企业在叙做保理等业务时,会向中信保购买一定金额的保险,银行会根据中信保保险覆盖的比例进行放款。

5.优惠贷款

上述提及的主要都是以商业贷款为基础的融资模式,除此之外,中资企业也可以考虑优惠贷款。优惠贷款主要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其较商业贷款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率较低,但其每年的额度都十分有限。柬埔寨每年都可获得一定额度的优惠贷款,对于利率较敏感的企业,也可以尝试申请优惠贷款。

参考文献:

[1]王艳.论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模式选择[J].南方金融,2007年第3期.

[2]孙亚.我国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的障碍及应对策略[J].商务观察,2009年第9期.

[3]刘铁磊.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保障体系的政策性金融支持[J].经济论坛,2010年第8期.

本文是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企业在柬埔寨直接投资的风险评估及融资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06LX4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莹(1980-),女,硕士,讲师,现供职于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上一篇:浙江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研究 下一篇:广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环境分析